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浅谈历法与历法改革

[复制链接]
hr_chu@126.com 发表于 2006-3-18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辽宁省辽阳市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x
"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序列的法则称为历法."。制定历法的主要内容就是确定年,月,日的长度,另外还有些辅助内容。我们中国从四千多年的夏朝就有了历法,现在我们用的"农历"就是在夏历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历法。世界上最早的历法是古埃及人制定的历法,距现在已有五千多年了.现在,许多国家还有自己的''国历''。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历法有三种,一.公历,[也叫太阳历或格里历]二.阴历,也叫太阴历,或叫回回,三.阴阳合历,[又叫农历或夏历]。公历年是以回归长度为基础制定的历年,它的月日能直接反应四季的寒暑变化,有利于农事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且简单好记好算,所以,早已被世界各国认同,它可以说是世界通用历法。阴历是以朔望月为周期而制定的历法,使用阴历历法的国家主要是伊斯兰国家和地区,阴历一年十二个朔望月,共计354天左右,比回归年少11天,由于阴历一年要比回归年少11天左右,所以,阴历年在公历上的日期是不固定的,阴历年可能在白雪皑皑的寒冬,也可能是在赤日炎炎的酷夏,阴历的月日不能反应四季的寒暑这是它的一大缺点。阴阳历,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历法,除我国使用外,还有一些周边国家也使用。藏历也属于阴阳历。这种历法的优点是;既考虑朔望月的周期,又兼顾回归年的长度,从两千多年前的夏朝开始,就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来调整朔望月与回归年时间长度的误差。并创造了二十四节气,后来又用中气置闰法代替了十九年七闰的方法,这种置闰方法非常科学,使朔望月永远不偏离回归年。我国现在的农历,仍然使用中气置闰法。我国的阴阳历法优点很多,内容丰富,阴阳兼顾,但太复杂,如干支记年,记月,记日,二十八宿,五行,九星等等。
在世界上,在历史上存在过各种各样的历法,就其原理来讲,不外乎以上这三种。
历法的改革,自从有历法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革的过程也就是人们对天体运行规律逐渐认识的过程。古埃及的历法早期一年只有360天,后来发现与回归年误差太大,将一年改成365天,一年定三个季,一季四个月,从现在来看,365天与回归年误差仍然很大,但在五千多年最前,其这种改革就是相当大的进步。我国从夏朝到清朝这四千多年里,进行几十次历法改革。当然历法改革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都是为了使历法更符合"天象",就是使历法更符合天体运行的规律。中国古代比较有名历法有[太初历],[三统历],[大衍历],[授时历]等等,这些历法的制每定,对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儒略历法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太阳历,它是罗马大帝儒略.凯撒主持制定的,于公元前46年颁行。儒略历采用四年一闰的方法来调整与回归年的误差,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平均年长365.25日。这种历法比埃及的历法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埃及历法每128年与回归年误差31天,而儒略历每128年与回归年误差只有一天。在当时儒略历不能不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但是,儒略历与回归年仍然还有一定的误差,平均128年比回归年长一日。当然,这种误差在几十年,上百年内是显现不出来的,但是,随着岁月,每年代的消失,儒略历与回归年的误差就越来越明显了。从公元前46年到公元1582年这一千多年里,儒略历与回归年的误差已达13天之多,制历之初春分日在3月25日,到了1582是年时春分日提前到了3月11日。为了不违背宗教的规定,满足教会对历法的要求,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决定改革儒略历法,最后采纳了意大利医生利里奥改历方案,因为改历是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主持制定的,所以此历法就叫[格里高利]历,简称[格里]历。也就是我们现在仍然使用公历。新历置闰方法规定;一,每四年一闰,凡公元年数能被四整除的年是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二.凡公元年是整百年的,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00整除的整百年不是闰年。这样,[格里]历每400年比[儒略]少闰三日,年平均长365.2425日。与回归年的误差平均每年只有0.0003日,[25秒左右],是儒略与回归年误差的26分之一。经计算[格里]历要过3333年才与回归年误差一日,而[儒略]历3000多年与回归年误差可达26天。这次历法的改革,使历年与回归年的误差大大减小了,可以说是一次飞跃。
一个时期以来,在网上经常看到一些历改方案,对这些历改方案也进行过研究和探讨,不少历改方案都有独到之处,许多内容能被大多数人认同,但也有方案和内容招到了许多人反对和斥责,几个历法组织对历法改革的具体内容,也各有各的观点,很难达成共识,其争论和分歧主要有以下六点;一,年首的问题,二,四季划分的问题,三,月长分配的问题,四,季节表现问题,五,周日的问题,六,闰法改进的问题。对其中几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年首问题:
1.以立春或别的节气为年首不妥,历年,历月必须整天数,回归年不是历年,节气月也不是历月,以立春为年首和月首,将使历年长度没有规律性,历月的长度也没有规律。
2;以立春为年首,使年首向后延迟了34天,破坏了与现历法的连续性,将给今后的天文历算方面造成很大麻烦,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是不能随便改动的。
3,立春等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创立的,虽有天文意义,但外国大多国家和人民不知道什么是二十四节气,强要把现历法的1月1日改在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上,在世界决大多数国家是通不过的。
二,四季划分问题
四季时间的划分是根据各国家在地球上不同纬度而不同的,我们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正是冬天,而赤道附近,整年酷热,那有春天?南北极地区,长年寒冬,那有春天?所以,不要拘泥于四季的划分上。如果非要找一个世界各地都是春天的季节是不可能的。而以二十四节的立春为春季的开始,那只是北半球春天的开始,既然改的是世界公历历法,就要站在世界的高度上看问题。


三.月长分配问题
连大月历把三,四,五,六,七月定为大月,一连五个大月。独大月历把六月定为35天,其它月份都是30天。这样分配月的长度,无非是想与二十四节气的长短同步。我认为不能根据节气的长短来确定公历月份的长短,硬要根据节气长短来定月份的长短那是不科学的,即不符合天体运行规律的。我们知道节气的长短,与地球的近日点和远日点有关,当冬至前后的时候,地球正处于近日点,此时地球速度最快,大约每秒30。3公里,且地球处与近地点时节气与节气之间的距离最短,所以此时地球绕太阳行进15度,所用的时间最短,大约14天17个小时左右,两个节气大约29天半左右,当夏至前后时,地球正处于远日点,此时地球公转速较慢,而且,由于地球距太阳较远,同样是15度,远日点时距离就长,所以,节气到节气的时间就长,如从夏至到小暑15天18小时,从夏至到大暑31天12小时左右,夏至前后的其它几个节气到节气的时间也都比较长,为了使月长符合夏天节气较长的特点,而创造了连大月历和独大月历,我认为是不正确的。这也不符合天体运行规律的。因为节气的时间长短,不是一层不变的,现在夏季几个节气间隔时间比较长,而一万年后,冬季的几个节气间隔时间就比较长了,这时夏季的几个节气时间反而是最短的了。我们知道,节气的时间长短,与地球的近日点和远日点有关,也就是与近点年有关,近点年每年长度为365.25964日,回归年长为每年365.24219879日,近点年每年比回归年长25分7秒。经计算,再过一万年左右,远日点将在一月初,这时节气的时间长短正好相反;冬季几个节气时间都比较长,而夏季几个节气反而是时间最短的了,[从谷雨到秋分大约89天],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连大月历和独大月历为什么不行的道理。
四,周日的问题,七日周由来已久,早以被世界各国认可,已成为历法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世界人民包括中国人民早已习惯这种周日,改成五日周,能被世界各国认可吗?最主要的是还涉及宗教问题,这一关无论如何是过不去的,也有人说,我们改我们的五日周,他们用他们七日周,各不相扰,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周日制是公历历法中的一部分,你改五日周,他用七日周,明天我改六日周,世界通用的公历岂不乱套了,所以说七日周不能改。
以上是我个人对历法改革的几点看法,那么,历法还要不要改革?历法改革的路怎么走?我对天文历算比较爱好,一年多来对历法改革也做了些研究,我认为历法改革是有必要的,也是能行通的。但我认为历改不能将公历和中国的[农历]混在一起改,公历是世界通用历法,农历是我们国家的国历,混在一起改,很难被世界各国及各国人民所理解。首先应当着手于公历的改革,再研究中国农历的改革。因为公历历法是世界通用历法,它的改革如成功,将推动其它历法的改革,将来也会逐渐取代其它历法,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于现行公如何改革呢?我认为新历法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新历与回归年的平均误差要比现历法与回归年的平均误差要小。二.新历法必须与现历法有连续性,即要能很好的衔接上。三.新历法必须科学,简单.易记,便于历算。那么,有没有能满足以上条件的历法方案呢?有,这个方案就是128年31闰的置闰方案。这个方案许多人曾提到过,如周书先,张潜五,陈文涛,万震宇,王省中等人。我经过一年多仔细研究,认为此种方案,是改革公历历法的最佳方案,也是公历改革可能成功唯一方案。这个历改方案能满足以上三个条件,下面详细谈一谈此方案的优点和实施方法。
   一,采用128年31闰的置闰的方法,可以大大地减少历年与回归年的误差,回归年长度是365.24219879日,128年31闰的平均年长是365.2421875日。历年与回归年的平均误差每年不到一秒,是现在历法与回归年平均误差的27分之一。
  二.改历后与现历法衔接好,不须要过渡阶段。其方法如下:现历法继续使用,到2048年停闰,以后每加128年既不闰。新历法规则是:每四年一闰,凡公元年数能被128整除的年不闰。
   三.此历法非常科学,它的置闰方法现历法更简单,更符合天体运行规律,现历法平均每年与回归年误差26秒,而此历法每年与回归年平均误差不到一秒。经计算,如果回归年按现在长度计算,得八万多年,新历法与回归年的误差才能超过一日。而现历法与回归年的误差3300年既超过一日。此历法好记简单,便于历算,凡公元年数能被128整除的年不闰,三年级小学生也会计算。
  另外,采用此种置闰方法还有不少优点,如稍加计算,可以正确推算出任何年.月.日回归年的角度。此置闰方法还可以计算儒略历年代任何年与回归年的差日。编电脑程序比现历法简单,还可以避免千年虫的困扰等等。
  对于月份不齐的问题,我认为采取大小月间隔为好,比较整齐,星期的问题不能动,不动改历有成功的可能,动则对历改有害无利。
   以上是自己对历法改革的观点和看法,历法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更不是某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我希望热衷于历法改革的专家,学者能认真地研究此方案。更希望具有相同观点的专家,学者携起手来,认真研究此方案,找出一个更详细,更符合实际,更现实的方案来,共同推动历法改革的早日实现。同时,也希望广大网民对此历法改革方案提出宝贵意见,以及不同观点和不同的看法。
         
            辽宁省辽阳轴承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王云宽
                         
                                       二零零六年三月十五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