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民族地区艾滋病防治刻不容缓(转)

[复制链接]
hamas 发表于 2006-12-14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甘肃–兰州–安宁区 电信/闪客网吧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http://www.uighurbiz.cn/bbs/dispbbs.asp?boardID=14&ID=8656&page=1

作者:  侯远高,单位:中央民族大学西部发展中心



     截至2005年8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毒(HIV)感染者132545例,其中艾滋病患者30158例,累计死亡7643例。传播途径仍以经吸毒传播为主。其中,经吸毒感染占41.6%,既往采供血感染占23.5%,性传播感染占9.1%,不详占22%。虽然从总体上看我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低流行态势,但在特定人群和局部地方已出现高流行趋势,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在部分地区已经显现,我国艾滋病疫情正处于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

     从总体上讲,无论在全国还是地方,少数民族人口感染HIV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比例相对较高。少数民族已经成为受艾滋病伤害最严重的群体之一。由于地处边疆,直接受境外毒品影响,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四川、贵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贩毒活动猖獗,吸毒人群总数持续增加,成为艾滋病的高流行区。艾滋病流行所产生的社会后果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充分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成为新的不安定、不和谐的因素。尽快解决民族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是当务之急。



危害严重

 
     艾滋病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事实上,文化的边缘化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少数民族成为易感群体的根本因素。可以说,艾滋病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是与公平和正义,民主和人权,文明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全球化的产物,是人类要实现千年目标必须克服的障碍。

     毒品问题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凸显,艾滋病则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传播开的,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短短10余年间,毒品泛滥社区,已经有大量劳动力死亡、伤残和入狱。例如,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族人口只有13万多,政府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有4823人。这些吸毒人员大多数是男性青壮年,他们一旦沾染上毒瘾就很快丧失了劳动能力,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在这些家庭中,不仅妇女成为家庭的支柱,儿童和老人也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身心受到极大摧残。

     艾滋病主要感染20至49岁年龄段人口,他们既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劳动人口,也是家庭结构的支柱。因此,每增加一个艾滋病毒感染者实际就是增加一户极度贫困家庭。我国最贫困的地区主要在西部,许多少数民族的农村人口处于整体贫困状态。毒品泛滥和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使越来越多的家庭破产,返贫和新增的贫困人口不断增加,政府实现消除贫困的千年目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更为严重的是,各地HIV感染者陆续进入发病死亡期,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成为孤儿。2005年7月,笔者在对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布拖片区5乡1镇普查统计的895个家庭(占社区总户数的10%)中,有1538个父母双亡或父母一方死亡的孤儿,1098个家长死亡,其中大部分死于与吸毒相关的各种疾病,包括艾滋病。这些单亲家庭和隔代抚养的家庭几乎都是社区中最贫困、最脆弱的人家。1115名适龄孤儿中有439人失学,229人辍学,失辍学率高达60%。加上那些父母伤残、入狱或长期外流而无人照料的孩子,人数就更多了。许多儿童流散到城市以乞讨、捡垃圾、卖花或擦皮鞋为生。

     特别应该警惕的是,艾滋病及其在少数民族地区造成的一系列社会后果如果为民族分裂分子利用,将对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构成负面影响。



防治难题



     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乡村民众没有最基本的医疗保障,缺乏防治外源性疾病的知识和条件。各种阻断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措施,如清洁针具交换、安全套免费发放、美沙酮替代等,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和必要的资源配置,仍处在试点阶段,没有全面推行,不能有效阻断艾滋病传播的途径。

     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特殊性,使当地的艾滋病防治面临着复杂的局面:许多少数民族汉语文能力差,少数民族乡村的电视、有线电视网普及率很低,不能通过主流媒体接受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落后,乡村青少年失学和辍学的比例高,不能在学校接受健康教育;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开展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大。

     目前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艾滋病防治仍是卫生系统的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在唱独角戏,多部门的合作、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和社区动员工作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专门针对少数民族艾滋病问题的应用研究和政策开发还没有全面展开。基于各民族语言、文化和传统的预防教育、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仍然被忽视。疫情监测、宣传干预以及治疗关怀等措施尚未有效开展。

     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国家已经出台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即对农民和城市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免费自愿咨询和血液检测;免费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艾滋病患者的孤儿实行免费上学;对艾滋病感染者及其家庭实施关怀和救助)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



策略和目标

 
     去年以来,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针对艾滋病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出台了一些新政策,增加了资金投入,特别是提高了各级政府官员的责任意识,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有利的形势,为改善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防治的状况创造了条件。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防治的总体策略应是创造支持性的政策环境,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积极推行各种能够有效阻断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措施;发挥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宗教团体和非政府组织在艾滋病防治和关怀中的作用,提高少数民族乡村民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消除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进行轮训,强化他们的防治意识,推动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免费义务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强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宣传中的作用,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组织翻译、出版各种少数民族文字的宣传教育资料;拍摄、制作和发行多种民族语言的宣传光碟。

     加强少数民族社群的能力建设,支持和引导民族地区的传统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学校参与艾滋病防治和关怀;在各民族院校开设必修课程,开展同伴教育和志愿者活动。

     在毒品和艾滋病问题比较严重的社区,依靠民间组织和社区志愿者建立清洁针具交换、安全套免费发放的网络,使吸毒人员能够定期获得清洁针具和安全套。将艾滋病家庭、致孤儿童和老人纳入民政救济的范围,并结合扶贫开发,组织开展各种生产自救活动。

     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消极现象,但如果我们能借此反思我国民族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欠发达地区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的综合协调发展,它也有可能成为我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来源:中国民族薄)
 楼主| hamas 发表于 2006-12-14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甘肃–兰州–安宁区 电信/闪客网吧
少数民族占中国人口的10%,但爱滋病患者中少数民族占37%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工开物 发表于 2006-12-16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南平 电信
世界难题啊 :x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花楹 发表于 2006-12-16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滨海新区 联通
和人们的素质也有些许关系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17 19:51 , Processed in 0.100986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