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易经>的迷信

[复制链接]
清晰昴星团 发表于 2007-9-9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徐汇区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世界首穷 发表于 2007-9-9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电信
太对了!早就知道是迷信了,我只信科学,楼主好样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星星之火 发表于 2007-9-9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佛山–顺德区 电信
易经的基础是什么? 它有实验基础吗? 它有计算基础吗?
易经正确性的表现在哪儿? 它能准确的预言现象吗? 它能定量的分析现象吗?
易经的作用在哪儿? 它能正确的指导实践吗? 它能转换成生产力吗?

那你在大学时是枉学了.最看不起是你这些人,看了一下,学了一下就来装模作样,其实什么也不懂偏偏要大发"高论",这也更证明你的无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irectX2 发表于 2007-9-9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拉梅达–费利蒙 HurricaneElectric公司
[易經]的內容是完全主觀的唯心論,沒有客觀的東西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愚石 发表于 2007-9-9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联通
我对易经就很无知。
我觉得,研究易经对古代社会和科学的影响是有意义的。要是现在再用它来解释自然现象,真的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万紫千红 发表于 2007-9-10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电信
原帖由 愚石 于 2007-9-9 18:10 发表
我对易经就很无知。
我觉得,研究易经对古代社会和科学的影响是有意义的。要是现在再用它来解释自然现象,真的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有道理

实际上很多人在研究易经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时,不是用易经来研究自然科学。而是在用自然科学观念研究易经,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易经可以用来研究自然科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世界首穷 发表于 2007-9-10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电信
这帖我看到一次顶一次,决不能让迷信混进科学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vincent 发表于 2007-9-10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易》本身就是占卜用的,古人对自然的认识有限,做事前希望上天给点指示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当时的条件而言甚至可以说是先进的,因为可以找到精神支柱。
但是在对自然认识有了很大进步的今天,再按古人的做法指导今人的行为就是愚昧了,连古人都不如。把今人的发现成果往古人的言论上靠,利用语言本身模糊和二义性进行附会,得不出经得起推敲的结论。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katsuki95 发表于 2007-9-10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世界首穷 发表于 2007-9-10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电信

再顶一次!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123kissme 发表于 2007-9-11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海珠区 电信/荔湾区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世界首穷 发表于 2007-9-11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嘉兴 电信
原帖由 123kissme 于 2007-9-11 01:17 发表
天真!现代科学家还有很多人研究易经。。它所带出来的智慧至少现在的科学还不能够完全领悟。
简单点说。里面科学的问题还很多。
不是很多科学家支持宇宙大爆炸论吗?
易经不是已经说了。。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 ...

我就是不信迷信!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gxyzd1 发表于 2007-9-11 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南昌 电信

《周易》与科学无关──兼论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转一篇文章,作者:江晓原)
《周易》与科学无关──兼论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

江晓原


  《周易》对中国的科学技术有何影响、《周易》本身是不是科学、《周易》中有没有科学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如果就事论事或意气用事地讨论,往往难以深入。鄙意以为,这些问题如果置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争论背景之下来思考,或许会得到一些新的理解。

  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问题,在20世纪初年的一些著名中国学者看来,根本就不是问题──他们认为中国古代当然是没有科学的。例如,1915年任鸿隽在《科学》创刊号上发表《说中国无科学的原因》,1922年冯友兰在《国际伦理学杂志》上用英文发表《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一文,直到1944年竺可桢发表《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学?》一文,意见都相同的。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定义问题。在本世纪初那些最先提出中国为什么无科学这一问题的人士心目中,“科学”的定义是相当明确而一致的:“科学”是指在近代欧洲出现的科学理论、实验方法、机构组织、评判规则等一整套东西。上述诸人不约而同都使用这一定义。这个定义实在是非常自然的,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科学确实是西方来的。事实上,在中国的传统语汇中,甚至就根本没有“科学”这样一个词。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却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了──因为许多学者极力主张中国古代是有科学的。于是“有”、“无”两派,各逞利辩,倒是使得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拓展。
  90年代初拙著《天学真原》出版后,逐渐被“无”派当作一把有用的兵刃,不时拿它向“有”派挥舞──因为此书用大量史料和分析,论证了中国古代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这被认为在客观上从一个学科为“无”派提供了证据,并且还提供了新的论证思路。
  另一方面,“有”派的论证“也有许多高招”:  
  比如,先改变科学的定义,把科学定义成一种中国古代存在着的东西(至少是他们认为存在着的),然后断言中国古代有科学。谁都知道,只要在合适的定义之下,结论当然可以要什么有什么,只是这样做在实际上已经转换了论题,争论就没有意义了。
  又如,因为“无”派通常认为现代科学的源头在古希腊,于是“有”派就试图论证西方古代也不存在科学,比如论证古希腊也不存在科学的源头,因此要么古代中国西方半斤八两,大家都没有科学;要么就允许使用极为宽泛的定义──这样就大家都有科学。
  国内“有”派人士所乐意采用的科学定义,经常是宽泛得无边无际,例如,将“科学精神”定义成简单的“实事求是”,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但这样的“科学精神”肯定已经在世界各民族、各文明中都存在了几千几万年了──甚至在大猩猩那里也可以存在,这样的“科学精神”又有多少价值呢?如果论证出中国古代已经有了这样的“科学精神”,又能给我们增加多少荣光呢?所以采用这类宽泛无边的定义,只能使得“科学”概念庸俗化,却很难引导出有意义的结果。
  又有些人士曾追问:如果古希腊有科学的源头,那如何解释直到加利略时代之前,科学发现基本上是缓慢进行的,至少没有以急剧增长或指数增长的形式发生?反而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这一追问看上去好像非常雄辩,似乎一棍就可将对方打闷,其实只是没有作用的虚招,中国有一句成语“枯木逢春”──在漫长的寒冬看上去已经死掉的一株枯木,逢春而新绿渐生,盛夏而树荫如盖,你怎么能因为寒冬时它未出现新绿,就否认它还是原来那棵树呢?事物的发展演变需要外界的条件,中世纪欧洲遭逢巨变,古希腊科学失去了继续发展的条件,直等到文艺复兴之后,才是它枯木逢春之时。又好比长江的源头在西部,但东流入海还要经过漫长的路程,你怎么能要求它一下山就必须入海呢?

  争论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这个问题,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
  站在一些“有”派人士的立场上来看,一方面,证明中国古代有科学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他们中有不少人总是有意无意地要将学术研究和“爱国主义”之类的非学术因素联系起来,试图使自己在论战中处于有利地位。另一方面,证明中国古代有科学还可以拓展他们的研究领域,或者使他们的某些活动更具学术色彩。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对于《周易》、阴阳、五行、八卦、、星占、炼丹、风水之类的方术怀有长盛不衰的热情,他们热切地希望为这些“东方的智慧”正名,要让这些东西进入科学殿堂。他们相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类的“风水轮流转”──相信欧美在科学技术方面引领风骚的年代就要过去了,“轮也该轮到中国了”。而“轮到”中国后中国靠什么去引领风骚呢?他们认为就是要靠《周易》、阴阳、五行、八卦、、星占、炼丹、风水之类的方术。所以他们指望的是,论证了中国古代有科学,就会比较容易为这些方术“正名”。
  最后我们回到《周易》的问题上来。《周易》体系,原是中国历代学者持续不断地参与建构以来的一个数字神秘主义体系。这个体系里当然有一些先民的哲学观、伦理观乃至自然观,在中国古代也确实产生过很大影响,但它和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毫无关系。这本来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就像《花间集》、《西厢记》和现代科学毫无关系一样明显。
  有些人总是喜欢谈论《周易》和二进制数学的关系,以此作为《周易》与科学有关的重要证据,另一些学者则非常认真地搞考据功夫,力图证明二进制数学并不是受了《周易》的启发才产生的。在我看来这些争论意义都不大。《周易》作为古代数字神秘主义体系,它恰好有符合二进制的地方,这并不能使它因此就具有“科学”的身价,甚至也不能使它因此就和科学联系起来。就像人们在鹦鹉螺的壳上发现有符合某种数学规律的曲线(自然界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并不能因此就说鹦鹉螺是“科学”,更不会说那些数学知识是受了鹦鹉螺的启发才产生的。
  至于中国科学为何落后(其实可能从来就没有先进过,曾经先进的是技术),当然不能归因于一两部古代典籍——事实上也没有人这样做。我倒觉得美国加州大学的Richard Baum的意见颇有参考价值,他认为文化上有五个因素造成了中国的“科学滞后”:一、传统哲学中认识论上的形式主义;二、传统哲学中方法论上的狭隘经验主义;三、现代中国流行的独断的唯科学主义;四、政治文化中的封建官僚主义;五、行为风格中的强制性的礼教主义。其说并不仅着眼于古代,这是他比较高明的地方。“独断的唯科学主义”表面上把科学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硬将《周易》攀附到科学上去之类的做法,也未尝不是受此影响),实际上却是对科学有危害的。
有的同学很有趣啊,看到美帝大使馆里某些负责签证的二鬼子狗仗人势态度不好,马上拿出债权人的架子呵斥“我们买你们的国债不是让你们blabla的!”;可他对自己养的公仆不但从没有纳税人的架子,反而常匍匐在地;当他的同胞试图维权摆纳税人架子时,就“公知”“柿油party”地冷嘲热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wlbx 发表于 2007-9-11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 电信
原帖由 123kissme 于 2007-9-11 01:17 发表
天真!现代科学家还有很多人研究易经。。它所带出来的智慧至少现在的科学还不能够完全领悟。
简单点说。里面科学的问题还很多。
不是很多科学家支持宇宙大爆炸论吗?
易经不是已经说了。。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 ...


易经是谁写出来的?按《易经》支持者的想法,古人就知道得比现在的多。那么他所知道的是从何而来?
按你所说的,你是相信科学的,那么就应该知道科学是什么。科学要有严谨的推论,明确的结论和“可复现性”。而《易经》有什么?而《易经》没有严谨的推论,更没有明确的结论,更无“可复现性”可言。
中国有一门“相术”,其精髓有2:
1、察言观色。
2、语焉模糊。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其实是一个意思。何谓智慧?“猜”对了也叫智慧?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古人要是真懂的话何不把它写得详细点?
来个故事吧:四人赶考,问一算卦的,算卦的不言,只是竖起1手指。放榜时,果然有一名高中。这就深得相术精髓的例子。这一个手指说“一人高中”可以,说“一人不中”也可以。说“一半中”更可以。最后总能从这1个手指找到依据。

再看看您所认为的太极生两仪吧。何谓太极?何两仪?何谓四象?大爆炸理论中有什么可以用两仪、四象、八卦来对应吗?哈哈,太极讲究的是“包罗万象”只要你愿意总能解释的过来的--解释不过来嘛,是“没有学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天文摄星人 发表于 2007-9-11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南开区 电信
支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清晰昴星团 发表于 2007-9-11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长宁区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pangxn 发表于 2007-9-11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濮阳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清晰昴星团 发表于 2007-9-11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浦东新区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pangxn 发表于 2007-9-11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濮阳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vincent 发表于 2007-9-11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百家争鸣嘛,信仰自由,只要不出来骗人钱财就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18 23:27 , Processed in 0.09899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