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122紫篷山观星手记

[复制链接]
Steed_Joy 发表于 2003-11-25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联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请勿使用gmail/outlook/aol/icloud邮箱注册)

×
活动篇


根据天气预报,11月22日前后将会有冷空气过境,这将会给合肥地区带来难得的晴好天气。而且22日恰逢农历月末,没有月光干扰,适合进行深空天体观测。另外,22日前后也是北半球地区观测短周期彗星2P/Encke的最佳时机。因此早在一周之前,我们就决定在11月22日左右,组织一次野外观星活动。

11月17日,活动通知正式在学校BBS上公布。20日,活动具体时间确定。

11月22日,晴,天空的颜色蓝得发黑,透明度极好。观星活动正式启动。

下午四点十五分,参加观星活动的队员集合完毕。一行七人,带着拆成三部分的152/1200折射镜,另外还有7X50、10X50、11X70双筒镜各一架,天狼60/700天望一台,以及帐篷、睡袋等野外用品若干,分乘两辆出租车前往西门换乘中心。

下午五点,坐上开往紫篷山的长途公交车。此时太阳已经开始落山,途中看见明亮的金星挂在西北方的低空,晶莹夺目。

晚上六点,到达距离合肥市区24公里的紫篷山脚下。晚上七点四十五分左右,一行人来到紫篷山上的预定观测地点,此时天空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大家分工合作,不到二十分钟,两顶帐篷和两架天望就都已支架完毕,观测活动正式开始。

午夜,温度降到零度左右。开始拾柴,点火取暖,锻练野外生存技巧。

23日凌晨两点,大部分同好开始休息。我独自一个人坚持观测。

凌晨五点,东方已经出现了鱼肚白,星星在晨光中逐渐隐退。五点半,观测活动结束。

早上六点半,辛苦了一夜的同好们开始收拾装备,拆卸帐篷,做好下山的准备。

早上七点钟,迎着早晨第一缕阳光,一行七人,浩浩荡荡开始下山。

上午八点四十分,安全返回学校,就地解散。

1122野外观星活动圆满结束。
 楼主| Steed_Joy 发表于 2003-11-25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联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通
恒星篇

七点整,天空完全暗了下来,秋季银河清晰地划过天际,壮丽的秋夜星空出现了。著名的飞马座四边形刚好位于天顶。北落师门、土司空和火鸟六构成的南天大三角也出现南方的低空。西边天空中,牛郎、织女和天津四构成的夏季大三角还留恋着不肯退出星空舞台。而在东方天空,属于冬季星空的御夫座五车二、金牛座毕宿五、昴星团已经升起,似乎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登台亮相了。

当夜的大气透明度非常高,天顶附近的极限星等在5.7等以上,用满天繁星来形容真是一点也不为过,就连平时难得一见的海豚,小马之类的小星座也都清晰可见。更为难得的是,即使在地平线附近,大气依然通透。这也使得南天的天鹤、凤凰之类的星座得以展现全貌。

午夜时分,冬季星空正式登台,天宫狩猎图全景地展示在天幕之上。西边的鲸鱼正在波江之上潜水嬉戏。南天的猎户一手举盾,一手持棒,与天顶上怒目而视的金牛紧张地对峙。猎户身后一大一小两条猎犬则在围捕一只麒麟。南方受了惊的天兔和天鸽没命似地落荒而逃。这场面真是热闹非常,就连南极仙翁——长寿老人星也好奇地在南天低空悄悄地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只有天界的双子和他们的车夫才能躲在一边悠然自得。

凌晨五点,春季星空开始崭露头角,天宫动物园正式开园了。东北方的大熊,北方的小熊、猎犬,东南方的狮子、小狮,天顶的巨蟹,南天的长蛇、乌鸦还有西北的天猫,天宫动物园的规模还真不小。只可惜太阳已经开始从东边升起来了,刚刚开园的动物园就不得不在晨光之中匆匆闭馆了。

一个通宵,饱览了春夏秋冬四季星空,体会夏的热情、秋的高贵、冬的喧嚣和春的寂静。这对于一个爱星的人来说,不失为一件快事。尤其是可以见到传说中掌管生死的老人星,这一次的观星之旅也可以算是不虚此行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teed_Joy 发表于 2003-11-25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联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通
彗星篇

这次野外观星有两个彗星目标。一个是前面提到的短周期彗星——2P/Encke,另一个是明年五月双大彗星之一的C/2002 T7。根据预报,Encke彗星目前的亮度约为7等,位于狐狸座的衣架星团附近,适合前半夜观测。而T7则位于英仙座,当前亮度为9.6等,整夜可见。

晚上七点钟,天鹰座正挂在西方的高空中,上方的海豚座和右侧的天箭座也十分清晰。著名的衣架星团就位于天箭的右下侧,甚至肉眼都可以清楚地看它。在双筒望远镜中,衣架的形状清晰可见。六颗6等左右的小星沿着东西方向排成一条笔直的星链,在视野中呈一条直线,从左上一直排到右下,构成衣架的横杆部分。另外三颗五等左右的亮星在星链的南方形成一个衣钩形状,在视野中向左下方伸出。整个衣架充满了11X70的视野,背景中还点缀着更暗的小星星,真是让人赏心悦目。一团毛茸茸的,像棉花团似的光斑清晰地出现在衣架的边上,这个应该就是今天的主角——Encke彗星了。无论在11X70还是10X50,甚至是7X50的双筒镜中,这团光斑都清晰可见。当时的位置恰好跟衣架“横杆”上最左上方(最东边)的两颗星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方向则正好与“衣钩”相反。

在152大口径折射镜中,即使用上最低的倍率,衣架还是完全超出了视野范围。只有Encke彗星与衣架中那两颗恒星构成的三角才能容纳进同一个视野。Encke核心部分稍亮,周围的彗发呈一个球形,亮度随着与核心的距离增加而降低,完全看不出彗尾的迹象。与螺旋星云NGC7293相比,彗星要明显得多,也亮得多。而跟哑铃星云M27相比,彗星则弥散得多,相对暗弱一点。相对来说,彗星更像是位于天顶附近的M33星系,不论是凝结度还是亮度,都非常相似,只是面积比M33小了一圈。

我估计encke彗星的亮度约为6.7等,彗发的直径为16角分,凝结度为3。

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再次观测Encke彗星。它的位置已经明显发生了改变,与那两颗恒星所构成的三角形已经从等边变成了斜边。9点半左右,最后一次观察Encke彗星。这时彗星距离地平线已经只有十度了,即使在152折射镜中,也只能模糊地看到彗星中心明亮的部分。此时的Encke已经移过了衣架“横杆”的第二颗恒星,三角形已经明显从最初的等边三角形变成了钝角三角形。在两个半小时中,Encke彗星的位置移动了大约14角分,速度实在是惊人。


晚上十点半左右,英仙座已经升到天顶附近,开始观测彗星C/2002 T7。按照预报,T7位于英仙座45、46两颗星以西的一个由四颗6等星构成的菱形框中,非常靠近最西边的顶点。用11X70的双筒很快就找到了那个菱形,四边顶点上的恒星在双筒中十分显眼,最西边的顶点由一明一暗两颗恒星组成。一颗暗弱的恒星状星体就位于与这两颗星大致成一条直线的地方,到暗星的距离差不多是两颗恒星之间距离的一倍半。这就应该是T7彗星了。可是双筒镜的倍率太小,完全看不到任何细节,甚至不能与恒星区分开来。

在152折射镜中,40X时,一明一暗两颗恒星和彗星一起排成了竖直的一条线,从上到下亮度依次降低。这时的彗星已经可以与恒星区分开来,虽然非常小,但可以感觉出来是一个面状天体。倍率增加到164X时,彗星的一些细节开始显露出来。彗星有一个非常明亮的核,被一圈淡淡的云雾状物质包围着。整个星体非常小,呈圆形。通过移动视线的方法,可以看到彗星的左下方有一些拉长,似乎是拖出一条更淡的尾巴。
比较彗星与周围恒星,可以定出彗星的亮度约为9.9等,凝结度为6,直径约为1角分。彗星向东南方向拖出一条的长约1角分的暗淡彗尾。看来五月大彗星的已经初具雏形了。

午夜两点左右,第二次观测T7彗星。此时英仙已经移过头顶,转向偏西方天空。因此在望远镜中,T7和那两颗恒星完全颠倒了方向,亮星在下,暗星在中间,而T7则位于视野的最上端。此时的T7位置也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距离暗星的位置从最初的一倍半缩短到一半。也就是说,T7彗星在三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向西移动了大约7角分,比Encke要慢多了。


另外根据预报,29号小行星Amphitrite冲日在即,位置也在英仙座,于是顺便也观测了一下。但在望远镜中,小行星与一般的恒星完全没有区别,只有通过详细星图才能从众多的繁星中把它挑出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teed_Joy 发表于 2003-11-25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联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通
流星篇


这次野外观星最大的意外收获,非流星莫属了。原本的观测计划中并没有包括这一项,所以每当有人看到流星划过星空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都是“哇”,然后是“流星”!其他没看到的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哪儿”,然后是“唉”!

非常值得一提的流星有两颗。第一颗出现在傍晚6点50分左右,大家还在忙着整理装备。我则早早架完了152镜子,拿着11X70双筒准备寻找Encke彗星。就在这时,西南方的天鹰座尾部突然出现了一颗移动着的星点,亮度约为1等,极其缓慢地向西南方地平线落下去。它缓慢的速度让我很难一下子联想到飞速划过天迹的流星。随着它的下落,它的亮度也逐渐增强,从明亮的黄色的1等到最后耀眼的绿色的-8等。更为壮观的是,最后流星还拖出了一条长长的火红色的尾迹,我甚至看到尾迹中点点的火星在闪烁。直到这时,我才反应过来,惊呼“哇!流星!”。幸运的是,同行的七人中,有六人都目睹了这一壮观的景象。这算是这次观星之旅最大的惊喜了。单是这颗-8等火流星,这一夜的辛苦也值了。

另一颗则出现在午夜时分,此时的金牛已经升到天顶附近,猎户也高高地挂在南方偏东的星空中。一颗明亮的-4等火流星从金牛座窜出,直刺猎户右侧的波江座,在猎户的盾牌右侧划出长长的一道流星余迹。在11X70双筒中,余迹呈明黄色,南北方向至少延伸了10度,宽度约为10角分,粗看起来像是两条平行的亮线。随着时间的流逝,尾迹开始扭曲、变形,最后变成一个长5度、宽3度的大椭圆光斑,逐渐消散开来。整个余迹至少持续了30秒钟。印象中,只有2001年的狮子座出现过如此明显的流星余迹。这算是流星给我们带来的又一次惊喜。

整个前半夜,一直到后半夜两点钟,陆续有流星出现。据不完全统计,肉眼可见的流星至少有15颗以上,在望远镜中看到的暗流星也超过5颗,其中包括一颗在152折射镜中看到的暗于9等的流星。其中绝大部分是属于金牛座的流星,其余的是偶发流星,几乎没有见到狮子座流星雨的活动。午夜2点之后,大部分同好都休息了,观测到的流星数目也就减少了。从2点到凌晨5点,我只看到2颗流星,其中一颗属于金牛,一颗属于狮王。这也算是跟阔别两年之久的狮王道一声再见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teed_Joy 发表于 2003-11-25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联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通
行星篇


大行星一直是天空中最好的观测目标,而土星和木星又是其中最美丽的两颗。土星目前位于双子座,大约9点从东方升起。而木星则位于狮子座,后半夜才可以观测。

午夜时分,土星已经升到高空,适合观测。40X时,土星明显呈现一个草帽的形状,可见两颗卫星一上一下伴随着土星。下方的是明亮的土卫六Titan,而左上方则是暗弱的土卫五Rhea。增加到163X时,土星环可以明显与土星本体分开,可以看出环是“套”在扁扁的土星之上,环缝隐约可见。增加到266X时,环上的卡西尼缝十分清晰,位于土星环外侧2/3处,土星本体上可见环绕赤道的深色云带以及暗色的极区。这是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观赏土星,甚至可以看出光环上的亮度的变化。土星观测让我第一次感觉到152折射镜在行星观测上的威力。

凌晨五点左右,木星也终于升到足够的亮度,可以开始观测了。算起来,这还是第一次用152大口径折射观测木星。40倍中,木星明亮得看不到任何细节,木卫二Europa孤伶伶地位于木星的下方,木卫三Ganymede和木卫四Callisto靠在一起位在木星的上方,木卫一Io则不见踪影,估计又转到木星的背面去了。直接跳到266X,木星上两条深色的平行云带清晰地显现出来。赤道地区颜色淡,两极地区颜色较深。在靠近木卫二那一侧的木星圆面附近,木星南半球的云带上可以见到一个向南打开缺口。在缺口中有一个小小的圆斑,隐约呈现出淡淡的红色,与整个木星的土黄色明显区分开来。木星大红斑!这也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木星大红斑,感觉上大红斑像是嵌在南部深色云带上的一粒红枣,整个木星也因此像是一个大大的夹心奶油蛋糕一样了。152折射镜的威力再次让我折服!

只可惜没有笔记本电脑,否则可以用ToUcam拍出非常精美的行星图像。这也成了这次观星最大的遗憾。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teed_Joy 发表于 2003-11-25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联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通
深空篇


终于写到深空篇了。对我个人来说,观测深空才是这次野外观星的重中之重。毕竟其他东西在城市里也有机会观测,而深空天体,就只有在野外才能观测到了。写了那么久,都写累了,也不多描述了。下面就把这次我观测到的深空天体按观测时间顺序列一下,算是观测记录吧。

01.M71,非常小,凝聚度高,容易辨认——球状星团,13,000光年,8.2等
02.M27,明亮,可以清楚分辨出哑铃状的外形——行星状星云,1,250光年,7.4等
03.NGC7293,极大,暗淡,发散,圆形光斑——行星状星云,450光年,7.3等
04.M57,极小,明亮,高倍率下可看到环状结构,并且在一个方向上拉长——行星状星云,2,300光年,8.8等
05.M15,亮,大,凝聚度大——球状星团,33,600光年,6.2等

06.NGC7217,暗弱,有恒星状亮核——SbII星系,50,000,000光年,10.2等
07.M39,恒星充满整个视野——疏散星团,825光年,4.6等
08.M2,很亮的星团,中心部分明亮——球状星团,37,500光年,6.5等
09.M72,暗弱,小——球状星团,55,400光年,9.3等
10.M73,仅有几颗恒星组成——疏散星团,2,000光年,9.0等

11.M30,典形的圆形,亮度由中心向周围减弱——球状星团,26,100光年,7.2等
12.NGC253,明亮,明显的纺锤形,边界明显,亮度不均匀,隐约感觉有部分阴影存在——SAB(s)cII星系,9,780,000光年,7.1等
13.NGC288,暗弱,较大,中心较亮的圆形光斑,与NGC253同一视野——球状星团,27,000光年,8.1等
14.NGC55 暗,明显的纺锤形,观测时地平高度低于10度,细节不可见——SB(s)m星系,4,230,000光年,7.9等
15.NGC247,暗淡,星云状,核心稍亮——SAB(s)d IV星系,6,850,000光年,9.1等

16.NGC246,奇特的天体,圆形的星云状背景中点缀着许多恒星,既像星云又像星团——行星状星云,2,150光年,8.0等
17.M74,并不像有些书上所说的那么难找,容易辨认,核心较亮,有星云状物质围绕——SA(s)c星系,31,620,000光年,9.4等
18.NGC524,恒星状天体,但可与恒星明显区别出来,比恒星模糊——SA(rs)0+星系,104,640,000光年,10.3等
19.NGC488,暗淡,圆形光斑,易于恒星区别——SA(r)b星系,95,510,000光年,10.3等
20.NGC596,模糊的星点状,较暗——E+P星系,77,590,000光年,10.9等

21.NGC584,模糊的星点状,较亮,与NGC596同一视野——E4星系,76,280,000光年,10.5等
22.M31,明亮,完全超出视野,核心区域呈明亮的纺锤形,一侧有暗纹,旋臂不可见——仙女座大星系,SA(s)bII星系,2,200,000光年,3.4等
23.M32,明亮的球形,类似球状星团,较小——cE2星系,2,280,000光年,8.1等
24.M110,比M32大而暗淡,椭圆形——E5 Pec星系,2,280,000光年,8.5等
25.NGC404,暗弱的椭圆形光斑,小,核心较亮,几乎淹没在仙女座β星的光芒之中——SA(s)0-星系,7,820,000光年,10.3等

26.M33,大而暗淡的椭圆形光斑,核心明亮,旋臂不可见——SA(s)cd II-III星系,2,280,000光年,5.7等
27.M76,暗,极小,高倍率下可见两团对称分布的星云状物质,呈哑铃状——行星状星云,4,000光年,10.1等
28.NGC278,暗淡、模糊的恒星状——SAB(rs)b星系,38,460,000光年,10.9等
29.M77,核心明亮,呈恒星状,与邻近的一颗恒星构成视双星,周围有星云状物质环绕,但暗淡许多——Sb塞弗特星系,46,940,000光年,8.9等
30.NGC936,暗淡,核心区域较亮——SB0/SBa星系,55,090,000光年,10.1等

31.M34,恒星充满整个视野——疏散星团,1,400光年,5.5等
32.NGC925,极暗淡,需要移动视线才能看到——Sc/SBc I星系,30,640,000光年,10.0等
33.NGC891,弥散,非常暗弱,纺锤形光斑——Sb星系,31,290,000光年,9.8等
34.NGC1023,较小,较明亮,椭圆形光斑——SB0星系,34,230,000光年,9.3等
35.M42,巨大的明亮的星云,像是展翅的飞鸟,充满整个视野,最亮部分存在一个缺口,另一条暗纹与缺口几乎垂直,内含一组四合星——气体星云,1,600光年,4.0等

36.M43,猎户座大星云的一部分,飞鸟的头部,球形光斑,内有恒星——气体星云,1,600光年,9.0等
37.M41,明亮的星团,亮星较多,充满视野——疏散星团,2,300光年,4.6等
38.M47,恒星数量较少,较亮,充满整个视野——疏散星团,1,600光年,5.2等
39.M46,恒星数量较多,无亮星,分布在一个球形区域,充满视野——疏散星团,5,400光年,6.0等
40.M93,较小的星团,亮星不多,构成一个蝴蝶形状——疏散星团,3,600光年,6.0等

41.NGC2775,暗淡光斑,核心稍亮,移动视线才能看到——Sa星系,55,420,000光年,10.3等
42.M65,卵形光斑,清晰可见——Sa II星系,35,000,000光年,9.3等
43.M66,比M65明亮,卵形光斑,与M65同一视野——Sb II星系,35,000,000光年,8.9等
44.NGC3628,暗淡光斑,移动视线才能看到,与M65、M66同一视野——Sb星系,35,000,000光年,9.4等
45.NGC3593,暗淡光斑,极小——Sc星系,35,000,000光年,11.0等

46.M95,恒星状,周围有模糊星云状物质包围——SBb II星系,38,000,000光年,9.7等
47.M96,亮卵形光斑,比M95明亮,与M95同一视野——Sa/Sb星系,38,000,000光年,9.2等
48.M105明亮核心,大而亮的晕——E1星系,38,000,000光年,9.3等
49.NGC3384,核心区域亮度与M105相似,但周围区域暗淡,与M105同一视野——S0星系,38,000,000光年,10.0等
50.NGC3389,弥散,无亮核,大而暗淡,与M105、NGC3384同一视野,是三者中最暗的——Sc III星系,38,000,000光年,11.8等

51.NGC3377,恒星状核心,周围有拉长的星云状物质——E5星系,26,000,000光年,10.2等
52.NGC3412,小,晕状天体,亮核,需移动视线才能看到——S0星系,35,000,000光年,10.5等
53.M51,奇特天体,明显可见两团光斑,几乎紧靠在一起,都有一个明亮的核心,周围有星云状物质围绕,核心亮度几乎一致,M51周围的晕稍大,看不到旋臂结构——Sc I星系,37,000,000光年,8.4等
54.NGC5195,M51的伴星系,与M51同一视野——特殊型星系,37,000,000光年,9.6等
55.M101,大而弥散,暗弱的椭圆形光斑——Sc I星系,27,000,000光年,7.9等

56.M97,明亮的圆形光斑,移动视线时可以看到光斑内部存在空洞——行星状星云,2,600光年,9.9等
57.M108,弥散的雪茄形光斑,暗弱——Sc星系,45,000,000光年,10.0等
58.M109,暗弱的光斑,较小,仅见核心区域——SBb I星系,55,000,000光年,9.8等
59.M106,较明亮,较大的纺锤形光斑——SAB(s)bc II星系,25,000,000光年,8.4等

60.M94,明亮圆形光斑,有亮核,类似聚集度高的球状星团——Sb星系,14,500,000光年,8.2等
61.M63,椭圆形光斑,有恒星状亮核,核心亮度与附近一颗恒星相近——Sb II星系,37,000,000光年,8.6等
62.M104,可见明亮的椭圆形光斑,光斑向两边延伸出暗淡的光晕,暗纹不可见——Sb-星系,50,000,000光年,8.0等
63.M60,较明亮的圆形光斑,小——E2星系,60,000,000光年,8.8等
64.M59,暗弱的圆形光斑,极小,与M60同一视野——E5星系,60,000,000光年,9.6等
65.M58,极其暗弱的小光斑——Sb星系,60,000,000光年,9.7等

66.M89,极小,恒星状亮核,但可与恒星明显区分——E0星系,60,000,000光年,9.8等
67.M90,与M89相似,恒星状亮核,周围有极暗淡的光晕——Sb星系,60,000,000光年,9.5等

对深空天体的观测从傍晚七点,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五点。还有许多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明亮星团,如M35、M36、M37、M38、NGC2244、M44、M67等,都只是用11X70双筒匆匆地看了几眼,并没有做详细的记录。在记录的深空天体中,包括球状星团6个,疏散星团7个,气体星云2个,行星状星云6个,河外星系46个。其中距离最远的是NGC524,距离我们104,640,000光年,超过了1亿光年。最暗的是NGC3389,只有11.8等,需要移动视线才能看到。
<-sina_sign,1649586835,a8d22dfa,10->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teed_Joy 发表于 2003-11-25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联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通
异星篇


这次的紫篷山之旅还观察到了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傍晚六点三十三分左右,天已经逐渐黑了下来,天上的星星也一颗颗地闪现出来,夏季大三角也高高地挂在偏西的天空。我们正在上山的途中,一边赶路,一边抬头熟悉着星空。我无意中发觉在天鹰座的下方的巨蛇尾部,居然有一颗亮度达到0等的亮星。这颗亮星和牛郎、织女、天津四一起构成了一个古怪的平行四边形。一同赶路的yangping同好也看到了那颗亮星。可是在我们两个的印象里,这块区域应该是没有什么亮星的。这颗星在我们观察的将近一分钟时间里,完全静止不动,亮度也没有什么变化,与其他的恒星没有任何区别。我和yangping边走一边讨论,甚至开始怀疑这是一颗明亮的新星了。就在这个时候,我注意到这颗“星”奇怪地闪烁了一下,然后开始慢慢变暗,渐渐消失。整个消失的过程持续了大约五秒钟,位置仍然没有发生变化。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这颗“星”突然被云遮住了一样。可是当时是万里无云的大晴天,附近的其他恒星也完全没有被云遮住的现象。这颗奇怪的亮星就这样原地消失了,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我们都没有观察到它出现的过程,所以这颗亮星至少持续了1分钟的时间,也可能更长。整个过程中未出现位置变化。在变暗消失之前,亮度稳定在0等左右。在它开始消失之前的一瞬间,亮度突然变暗至2等,然后又迅速恢复到0等,感觉像是闪烁了一下。随即亮度开始降低,在五秒钟时间内从0等减弱到6等以下,直到消失不见。
这与我以前观测过的所有现象都不相同。如果说是夜航飞机的话,应该会有闪烁的信号灯光,而且不应该是原地变暗而消失的。如果说是直射向我们的流星,那持续时间不可能超过1分钟。如果说是ISS卫星或是铱星闪光的话,应该会有明显的位移,而且亮度变化也应该更均匀一些。事后我也在havens-above上查过,当时并没有铱星闪光,也没有ISS飞过。唯一可能的解释是悬浮在高空中反射太阳光的气球,但当时太阳已经落山超过一个半小时,能照到太阳光的地方只可能是外太空了。

由于当时还在上山途中,双筒镜也不在手上,所以只能靠目视观测。如果能够用双筒观测的话,也许可以揭示更多的细节。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而且找不到合理的解释。这也算是这次观星之旅留下的一大谜团吧。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teed_Joy 发表于 2003-11-25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联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通
总结篇


总得来说,11月22日的紫篷山观星活动相当的成功。
这成功首先要归功于天气条件。当天不论是大气透明度还是视宁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不论是观测深空天体还是观测行星,效果都非常令人满意。
其次是事先做了比较充分的观测准备工作。包括确定观测目标,熟悉观测目标所在天区位置等等。当然好的观测设备也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就是对天气的寒冷做足了的思想和物质两手准备,带上了足够的衣物,准备了帐篷、睡袋等御寒装备,还有足够的水和食物,使得这次观星之旅没有成为受苦之旅。

当然也有不少遗憾的地方。
比如对流星现象估计不足,没有记录下流星出现的准确时间和位置,甚至连准确的数量也无法统计。
还有就是对突发现象的应急反应太慢。比如那颗奇怪的“星星”,没能用望远镜进行仔细地观察。那颗-8等火流星,事后居然忘了观测是否存在流星余迹现象。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次让人难忘的野外观星。

一个夜晚能够如此精彩地度过,那么一点点辛苦,一点点受累又算得了什么呢!

热烈期待着下一次更精彩的观星之旅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teed_Joy 发表于 2003-11-26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联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通
补记:
前天,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报道,有“天外来客”整体坠毁于安徽中部地区,而且时间就是22日傍晚日落之后一两个小时之间。有目击者看到天空中有拖着火焰的星体飞过天空。与我们的观测到的第一颗火流星非常吻合。根据坠落现场画面显示,坠落物体为一个钟形的金属物体,怀疑是俄罗斯的返回式卫星。
消息已获证实!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yangping 发表于 2003-11-27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教育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顶!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yangping 发表于 2003-11-27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教育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觉得这次观测也很值得
怪异天体,返回卫星,老人星
还有放火,
映象深刻,呵呵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aonad 发表于 2003-11-28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青岛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yangping 发表于 2003-11-30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教育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呵呵
以前是没想到的
我家那边是北纬27度,估计能看的更多了
回家一定试试!!!!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yangping 发表于 2003-12-6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教育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热烈欢迎,最好是阴历月底来,大家可以一起出去:)
不过到时steed可能就不在合肥了
他要去紫台了,呵呵
有好镜子就要~~~~~~记着带来O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virgo40 发表于 2003-12-9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联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hn_117 发表于 2003-12-12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 教育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网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teed_Joy 发表于 2003-12-12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联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通
上海当然也看得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Elvis 发表于 2003-12-12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电信
真8错啊,羡慕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僧 发表于 2003-12-24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昆明 电信/奇迹在线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北大楼 发表于 2012-6-16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马鞍山 联通
这是在牧夫看到最好的目视两篇观测报告之一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5 22:50 , Processed in 0.12001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