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天文观测] 关于DSS叠加:RAW和TIFF方式的差异演示

[复制链接]
archang 发表于 2014-4-1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盘锦
本帖最后由 archang 于 2014-4-1 22:10 编辑
ecloud 发表于 2014-4-1 20:53
换句话说吧,RGB本身并没有意义,你可以理解为三个通道的亮度值,然后在加上一个参考参数(Alpha),这一 ...

位图是什么我还是知道的,“光栅图”这个名字还是头一次听说

++ 不存在RAW和位图中间的东西
dcraw有个宣称是“Extract pure RAW data without applying any demosaicing or transformation process
这样解出来的东西就是CFA,之后插值才能补足各点的rgb数据得到你所说的“位图”。
至少看佳能的raw,CFA是直接无损jpeg压缩放到raw里的。参考 http://lclevy.free.fr/cr2/

++ “纯RAW”只包含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和信噪比数据,无它
raw里有信噪比数据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比值不影响线性。(我很好奇是怎么测定每一点的噪声水平的,难道每次拍照测一次? 这可和环境温度有关啊)

++ 对于单反cmos来说,需要额外的拜尔滤镜排列数据,白平衡数据,EV数据(基础信噪比)等等参数,来把RAW换算成位图
白平衡数据也是乘法运算,不影响线性。





说半天又说回来了
dss的处理是通过dcraw得到CFA, 再叠加,最后demosaic/debayer/插值。
所以只要考察叠加前的CFA是不是线性就行了。认为它和接受的光子数线性相关会有很大的疑问吗?

还是那个问题,tiff怎么做到这个,tiff应该已经做过demosaic/debayer/插值了吧,再调调曲线,肯定非线性。


点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句公道话,ecloud所言确实更合乎道理,我也注意到了DSS所谓的直接RAW叠加,其实也是先转了一遍位图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方法更加符合模块化,更加清晰,就是无论你扔进来的是啥,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2-5 11:0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ang 发表于 2014-4-1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盘锦
ecloud 发表于 2014-4-1 20:53
换句话说吧,RGB本身并没有意义,你可以理解为三个通道的亮度值,然后在加上一个参考参数(Alpha),这一 ...

如果说是“基础信噪比”,那每一点就是固定的值了?那在这点上我就没疑问了。

再补充一下,偏置暗场平场都是在一个点上的运算,(这一点是单色灰点)
只有最后插值才要考虑周边的点,但插值是在叠加后进行。
所以,我没看出任何引入非线性的地方。
而你最后也没具体说明CCD和CMOS在线性问题上哪里有区别,如果是由于颜色,那我看不出多了Bayer滤镜会造成这种影响。

点评

最后我要说的是,您纠结这个线性不线性是没有意义的 大部分的暗场本身就一大堆问题,温度不一致,电压不一致(没错,用电池的单反电压是慢慢降低的,并且绝大多数没有稳压电路),多张取平均,这些因素造成的误差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 00:12
我想你还是把cmos想象成跟CCD一样的工作模式了,把很多东西搞混淆了 其实很不一样 马赛克cmos的RAW不是你想象的那种“线性灰度流” cmos每个单元可以记录动态噪声(所以cmos不存在“读出噪声”这个概念),也就是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1 23:53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tiantian99 发表于 2014-4-1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果然成了教授论坛。我只知道任何一个人的实操都是离理论相当的远。如果都是理论那么简单,就不会出各种软件了,直接有个最佳路径和最佳方案,保证你的最佳结果。一扔进去,绝对得到理论上最大的信噪比。我倒真希望有这样的软件。有吗?如果真有,反倒觉得boring了。最后出片,还是给人眼看的。而且有人觉得这么好看,有人觉得那样好看。所以,在我看来是实操课。当然理论辨来辨去也是一种乐趣。
回复 顶~ 1 砸~ 0

使用道具 举报

ecloud 发表于 2014-4-1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花旗集团
archang 发表于 2014-4-1 22:08
如果说是“基础信噪比”,那每一点就是固定的值了?那在这点上我就没疑问了。

再补充一下,偏置暗场平场 ...

我想你还是把cmos想象成跟CCD一样的工作模式了,把很多东西搞混淆了
其实很不一样
马赛克cmos的RAW不是你想象的那种“线性灰度流”
cmos每个单元可以记录动态噪声(所以cmos不存在“读出噪声”这个概念),也就是拍摄瞬间的那个基础信噪比,每次可能都不一样,这些都存在于RAW中,所谓的RAW降噪就是对这个参数的利用,这又是另外一个水很深的课题
三色拜尔滤镜的透光率是不一样的,不同品牌/型号的也不一样,甚至排列还有不一样的,比如富士的。所以原像素点的基础亮度值是不能拿来直接运算的,必须要经过插值,降噪,EV装定和白平衡装定等等运算之后的位图通道亮度值才有意义,才是正确的
这些运算没有一个是你说得线性的,包括白平衡。白平衡计算其实很复杂,具体的算法可以看wiki,可不是乘法那么简单
DSS拿到手处理的都是位图,每个点都是DCRAW运算之后的结果,亮度插值跟着色插值不是一回事,可以晚着色。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看一下临时文件的大小就一清二楚了。一般的单反RAW一个像素14位,16M的也好18M的也好,文件大小怎么也不可能超过50M。位图一个像素要32位

其实,扣暗场这个算法也不是你以为的加减法。扣暗场有三种模式,我现在还不太清楚他们具体的差别优劣,但是算法是不同的。你所说得纯“加减法”的那种扣暗场模式,是每一张亮场对应一张暗场的那种模式,似乎用得很少。而常用的模式都是先对几张暗场进行一个加权平均以后的那张“平均暗场”再去跟每张亮场运算,这里早就没有什么你说的那个“线性”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具体的在Nebulosity的帮助里面有长篇大论,我没仔细读完,大体上作者认为暗场平场这些东西都要取平均值的好,他甚至建议平场都要做4X4混叠

光栅图是针对于矢量图等其它图形表示方式而言,特指通过对XY两轴上对应点的描述而表述图像的方法,也叫矩阵图。位图是光栅图在计算机中的一种存储方式。几乎所有的图像处理算法都是针对于光栅图而言的。RAW不是图像,RAW被”解“出来以后就是光栅图,这个过程可以是你说的”线性“,但是大部分情况并不是

点评

++马赛克cmos的RAW不是你想象的那种“线性灰度流”为什么不是? ++cmos每个单元可以记录动态噪声(所以cmos不存在“读出噪声”这个概念),也就是拍摄瞬间的那个基础信噪比,每次可能都不一样,这些都存在于RAW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 08:55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ecloud 发表于 2014-4-2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花旗集团
archang 发表于 2014-4-1 22:08
如果说是“基础信噪比”,那每一点就是固定的值了?那在这点上我就没疑问了。

再补充一下,偏置暗场平场 ...

最后我要说的是,您纠结这个线性不线性是没有意义的
大部分的暗场本身就一大堆问题,温度不一致,电压不一致(没错,用电池的单反电压是慢慢降低的,并且绝大多数没有稳压电路),多张取平均,这些因素造成的误差远远大于您理论上的那个”线性“

不存在完美的无损,损耗是肯定有的,不过我们可以找到损耗最小的途径
但是相对于损耗这个次要矛盾来说,对RAW错误的解析甚至无法解析那就是主要矛盾了。比较新的单反,用原厂软件解RAW,是能够避免这种重大错误的唯一方法

我还是那句话,单反不是冷冻CCD,单反的RAW仅仅是叫做RAW而已,里面的”料“太多,厂家如果不公开,第三方很难处理好

点评

我认为事实胜于雄辩。你们在理论上较真,我只有在实操上较真了。于是有叠加比较了比较,结果仍然支持我和有些朋友的建议,原厂软件转TIFF后再DSS叠加比RAW直接DSS叠加效果要好。 1,尼康转出的TIFF是线性的,所谓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 01:03
我自己就测试过了很多次,dss对于raw的解读确实很不理想。即使包括平场和暗场,每次都是先转后叠的效果好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 09:43
对于是否是线性,上面已经说了我的观点。我不知您是如何得到“误差远远大于”这个结论的。有误差,这没问题。误差有多大,在跟谁做比较?我认为,更大的偏差是曲线引入的。 如果您认为反正偏差都很大了,两种方式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 09:36
回复 顶~ 1 砸~ 0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ang 发表于 2014-4-2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盘锦
本帖最后由 archang 于 2014-4-2 09:02 编辑
ecloud 发表于 2014-4-1 23:53
我想你还是把cmos想象成跟CCD一样的工作模式了,把很多东西搞混淆了
其实很不一样
马赛克cmos的RAW不是你 ...

++马赛克cmos的RAW不是你想象的那种“线性灰度流”

为什么不是?

++cmos每个单元可以记录动态噪声(所以cmos不存在“读出噪声”这个概念),也就是拍摄瞬间的那个基础信噪比,每次可能都不一样,这些都存在于RAW中,所谓的RAW降噪就是对这个参数的利用,
++这又是另外一个深的课题

任何测量都会有读出噪声,我之前的计算里指的是具体的散粒噪声,由光子电子的涨落引起的,一般认为符合泊松分布。

++三色拜尔滤镜的透光率是不一样的,不同品牌/型号的也不一样,甚至排列还有不一样的,比如富士的。所以原像素点的基础亮度值是不能拿来直接运算的,必须要经过插值,降噪,EV装定和白平衡装定等等运算之后的
++位图通道亮度值才有意义,才是正确的
++这些运算没有一个是你说得线性的,包括白平衡。白平衡计算其实很复杂,具体的算法可以看wiki,可不是乘法那么简单
++DSS拿到手处理的都是位图,每个点都是DCRAW运算之后的结果,亮度插值跟着色插值不是一回事,可以晚着色。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看一下临时文件的大小就一清二楚了。一般的单反RAW一个像素14位,16M的也好
++18M的也好,文件大小怎么也不可能超过50M。位图一个像素要32位
++其实,扣暗场这个算法也不是你以为的加减法。扣暗场有三种模式,我现在还不太清楚他们具体的差别优劣,但是算法是不同的。你所说得纯“加减法”的那种扣暗场模式,是每一张亮场对应一张暗场的那种模式,似乎用
++得很少。而常用的模式都是先对几张暗场进行一个加权平均以后的那张“平均暗场”再去跟每张亮场运算,这里早就没有什么你说的那个“线性”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具体的在Nebulosity的帮助里面有长篇大论,我没仔细读
++完,大体上作者认为暗场平场这些东西都要取平均值的好,他甚至建议平场都要做4X4混叠


您大概还是没理解我的思路,我只“纠结”于叠加前的东西是否与接收的光子线性相关,而叠加中的具体操作,具体算法,我并不关心,叠加中引入了非线性的东西,那不是问题。
因为,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为什么要用DSS叠加,为什么要做偏置暗场平场这些东西。
这些本就是考察线性的感光元件的性质,考察可能引入的各种噪声来源和其分布,然后找出一套可以显著减小噪声的算法。

前提是什么?前提是你扔给叠加这个黑盒子的东西是线性的。

之后回到是不是线性的问题了。
答案很简单,世界上就根本没有线性的东西。就像世界上根本没有圆形的东西一样,完美的圆只存在于数学理论之中,绝对线性的感光元件只是理论上的假设。
但我们为什么还能用这套降噪算法,因为那个东西偏离线性并不太大,应用这套算法不会造成很大的失真。(对这一点我还是持乐观态度)

好了,之后的问题是,对这个东西做了很强的非线性变换后(拽了个以对数为基础的曲线),我们还用这套算法,可以吗?
引入更大的失真是必然的结果,但对于具体一张天文摄影作品的影响有多大,这个就没法定量的说了,因为这里貌似真实性要让步于艺术性了。不过,在进行艺术加工之前,为什么不尽量满足其真实性,反而人为引入本可避免的失真呢?

而且感觉有些践踏了算法设计者的辛勤工作,人家本来针对线性数据做的处理流程,却被你这样的使用了,可惜啊可惜。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anaoshuiping 发表于 2014-4-2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联通
northwolfwu 发表于 2014-3-27 07:27
这样做有个问题 暗场和平场就没法用了,如果相机cmos干净,噪声小 影响不大。 ...

实测平场有用的,这取决于你在dpp里是怎样处理的。只要吧所有的矫正都关了就行,效果很明显。而且实测先用原厂软件转换成tiff以后再到dss里面叠加效果确实比直接raw来的好些,包括暗场的效果。

点评

对你的这个说法持保留意见,如果平场有效,为啥ccd上的灰尘没有去除,而要用图章来修改? DSS出来的是线性的,没有处理,当然不如DPP或者其他软件处理的效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 14:04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ang 发表于 2014-4-2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盘锦
ecloud 发表于 2014-4-2 00:12
最后我要说的是,您纠结这个线性不线性是没有意义的
大部分的暗场本身就一大堆问题,温度不一致,电压不 ...

对于是否是线性,上面已经说了我的观点。我不知您是如何得到“误差远远大于”这个结论的。有误差,这没问题。误差有多大,在跟谁做比较?我认为,更大的偏差是曲线引入的。

如果您认为反正偏差都很大了,两种方式叠加效果就差不多了。
那为什么不用厂家软件生成线性tiff再叠加,这应该是很简单的吧。
同样是用tiff叠加,为什么能用线性的而不用?只是因为你对这个“线性”不信任?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anaoshuiping 发表于 2014-4-2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联通
ecloud 发表于 2014-4-2 00:12
最后我要说的是,您纠结这个线性不线性是没有意义的
大部分的暗场本身就一大堆问题,温度不一致,电压不 ...

我自己就测试过了很多次,dss对于raw的解读确实很不理想。即使包括平场和暗场,每次都是先转后叠的效果好些。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northwolfwu 发表于 2014-4-2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电信
本帖最后由 northwolfwu 于 2014-4-2 14:07 编辑
danaoshuiping 发表于 2014-4-2 09:35
实测平场有用的,这取决于你在dpp里是怎样处理的。只要吧所有的矫正都关了就行,效果很明显。而且实测先 ...


对你的这个说法持保留意见,如果平场有效,为啥ccd上的灰尘没有去除,而要用图章来修改?
DSS出来的是线性的,没有处理,当然不如DPP或者其他软件处理的效果。
只能说,DPP等软件处理原片的相对容易,比较容易出彩,比用Photoshop的色阶,曲线简单。
达到相同的效果,Photoshop要复杂些,一般人不容易掌握。

点评

不,即使那ps进行足够细致的非线性显像处理,乍一看效果可以和先转再叠的差不多,但细节完败,还有色彩过渡也很难弄好,总之也许能差不多,但是要话费的功夫实在太大,根本没必要,无论如何得到好的效果是王道,纠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 19:15
其实APSC单反拍平场也没太大作用,暗角不明显(比较好的镜子的话),又有超声波除尘(大部分中端机)单反cmos的亮度均匀性高出制冷CCD几个数量级以上,几乎肉眼也看不出来亮度不均(当然指的是比较新的单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 16:23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ecloud 发表于 2014-4-2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花旗集团
northwolfwu 发表于 2014-4-2 14:04
对你的这个说法持保留意见,如果平场有效,为啥ccd上的灰尘没有去除,而要用图章来修改?
DSS出来的是 ...

其实APSC单反拍平场也没太大作用,暗角不明显(比较好的镜子的话),又有超声波除尘(大部分中端机)单反cmos的亮度均匀性高出制冷CCD几个数量级以上,几乎肉眼也看不出来亮度不均(当然指的是比较新的单反)

点评

噗,怎么又弄出"平场无用论"了... 你可以玩玩星空马赛克拼接,不弄平场最后出来的波浪状亮度分布也够赏心悦目的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 09:26
单反亮度的均匀性比CCD好,这点不太认同,有测试图片比较么? 单反一般是从显示屏上看到,已经是经过了非线性变化,因此暗角不明显。 CCD一般从Maxim DL直出,是线性的,如果经过DDP等非线性变化,暗角也会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 16:47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northwolfwu 发表于 2014-4-2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电信
ecloud 发表于 2014-4-2 16:23
其实APSC单反拍平场也没太大作用,暗角不明显(比较好的镜子的话),又有超声波除尘(大部分中端机)单反 ...

单反亮度的均匀性比CCD好,这点不太认同,有测试图片比较么?
单反一般是从显示屏上看到,已经是经过了非线性变化,因此暗角不明显。
CCD一般从Maxim DL直出,是线性的,如果经过DDP等非线性变化,暗角也会小很多。

点评

我真搞不懂你们成天纠结这些什么线性非线性的,究竟是哪来的奇怪理论 暗角完全是个光学缺陷,你拿一张胶片放在那里,同样的尺寸,该是多大暗角就是多大暗角一点不会变。同样一个主镜,同样的成像尺寸,不管你用正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 16:57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ecloud 发表于 2014-4-2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花旗集团
northwolfwu 发表于 2014-4-2 16:47
单反亮度的均匀性比CCD好,这点不太认同,有测试图片比较么?
单反一般是从显示屏上看到,已经是经过 ...

我真搞不懂你们成天纠结这些什么线性非线性的,究竟是哪来的奇怪理论

暗角完全是个光学缺陷,你拿一张胶片放在那里,同样的尺寸,该是多大暗角就是多大暗角一点不会变。同样一个主镜,同样的成像尺寸,不管你用正片负片CCD还是CMOS,暗角都是一样一样的

点评

纠结是否线性的原因在于,天文摄影中的叠加是个严肃的话题(专业搞天文的也要进行这一步),所以不是你随便想拿什么叠就可以的。 更多个人主观的处理,是对叠加之后的东西进行的。 这个理论很奇怪吗? 对于暗角,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 09:35
这个理论自从图像处理一来就有了,不是什么新鲜说法,不要认为没有看到就是乱讲。 后半句怎么就改变说法了?从你的说法看,对深空图像处理并没有做过很深入实践,要用事实说话,要用具体例子说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 23:16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ecloud 发表于 2014-4-2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花旗集团
算了,我决定退出本贴的讨论
跟只用CCD的人讨论单反cmos问题,如同鸡同鸭讲,没有任何意义
反正使用新近中高档单反的用户自己也都很清楚是怎么回事,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也根本没必要听我啰嗦
这个东西,我觉得就像中国人偏要去讨论美国人早餐应该吃什么一样,毫无意义

点评

我倒觉得你理论很多,但是实际处理天文照片的实际操作经验很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 17:52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椰风123 发表于 2014-4-2 17: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本帖最后由 椰风123 于 2014-4-2 18:01 编辑
ecloud 发表于 2014-4-2 17:03
算了,我决定退出本贴的讨论
跟只用CCD的人讨论单反cmos问题,如同鸡同鸭讲,没有任何意义
反正使用新近中 ...

我倒觉得你理论很多,但是处理天文照片的实际操作经验很少。而且看你对暗场和平场的认识,很多理论还是基于日常摄影的认识,实际和天文摄影大不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danaoshuiping 发表于 2014-4-2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联通
northwolfwu 发表于 2014-4-2 14:04
对你的这个说法持保留意见,如果平场有效,为啥ccd上的灰尘没有去除,而要用图章来修改?
DSS出来的是 ...

不,即使那ps进行足够细致的非线性显像处理,乍一看效果可以和先转再叠的差不多,但细节完败,还有色彩过渡也很难弄好,总之也许能差不多,但是要话费的功夫实在太大,根本没必要,无论如何得到好的效果是王道,纠结太多只会很累。

点评

那说明Photoshop处理过程有问题,而不能说Photoshop本身不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 23:17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northwolfwu 发表于 2014-4-2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联通
ecloud 发表于 2014-4-2 16:57
我真搞不懂你们成天纠结这些什么线性非线性的,究竟是哪来的奇怪理论

暗角完全是个光学缺陷,你拿一张胶 ...

这个理论自从图像处理一来就有了,不是什么新鲜说法,不要认为没有看到就是乱讲。

后半句怎么就改变说法了?从你的说法看,对深空图像处理并没有做过很深入实践,要用事实说话,要用具体例子说话。

点评

ps是好的,处理过程应该也没太大问题,我只是想说这样确实很麻烦,其实没必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 09:50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northwolfwu 发表于 2014-4-2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京 联通
danaoshuiping 发表于 2014-4-2 19:15
不,即使那ps进行足够细致的非线性显像处理,乍一看效果可以和先转再叠的差不多,但细节完败,还有色彩过 ...

那说明Photoshop处理过程有问题,而不能说Photoshop本身不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tiantian99 发表于 2014-4-3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本帖最后由 tiantian99 于 2014-4-3 01:18 编辑
ecloud 发表于 2014-4-2 00:12
最后我要说的是,您纠结这个线性不线性是没有意义的
大部分的暗场本身就一大堆问题,温度不一致,电压不 ...

我认为事实胜于雄辩。你们在理论上较真,我只有在实操上较真了。于是又把玫瑰Ha的片子叠加进行了比较,结果仍然支持我和有些朋友的经验,原厂软件转TIFF后再DSS叠加比RAW直接DSS叠加效果要好。

1,尼康转出的TIFF是线性的,所谓看起来暗是因为MDL和DSS都是把14位的相机数据放到16位的空间看。尼康转TIFF相当于把14位线性拉伸到16位的空间,这点和在MDL中线性拉伸做了比较,结果是一致的,细节的差异可能就是 ecloud 说的原厂RAW算法的细节问题了。

2,转TIFF后在DSS叠加再DDP(左,无暗场)和直接RAW在DSS叠加再DDP(右,有暗场)的比较如下图,叠加算法选的一样,在MDL中DDP也尽量保证输出明暗一致。很明显左图的细节更好,而且看左上暗处和玫瑰中心,左图没有斜纹噪点,右图同样位置反而还有可以察觉的斜纹。

3,同样试过MDL线性拉伸14位到16位转TIFF在叠加,得到的效果和RAW在DSS中叠加比较一致,没有明显差别。这更说明原厂对于自己RAW数据的解析的确有独特之处,而这并不是所谓的“线性”和“非线性”一句话就以为明了的事情。

所以,对于我们这些爱好者而言,那个效果好就会用那种方式,而不用在乎别人的“呵呵”。

TIFF 和 RAW 方式叠加的差别

TIFF 和 RAW 方式叠加的差别

点评

哇看见实操大神和理论大神的论剑好给力,我比较支持实操大神哈哈,毕竟软件不是爱好者开发的,相机也不是爱好者开发的,所谓的理论很有可能存在很多的偏差,又不是科学家较真那个理论干啥呢,大神拍出来好看就好,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4 12:19
线性tiff?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3 09:36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ang 发表于 2014-4-3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盘锦
ecloud 发表于 2014-4-2 16:23
其实APSC单反拍平场也没太大作用,暗角不明显(比较好的镜子的话),又有超声波除尘(大部分中端机)单反 ...

噗,怎么又弄出"平场无用论"了...
你可以玩玩星空马赛克拼接,不弄平场最后出来的波浪状亮度分布也够赏心悦目的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4-11-19 04:14 , Processed in 0.34957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