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25日观星手记
今天一场大风吹过,空气中的尘埃少了很多,有了很好的透明度,在北京的夜空中能看见2等星了,比以往多了几颗星星。又是周么,决定看看土星和木星。
首先在家门口架起了三脚架,装上赤道仪。由于楼房阻隔,无法看见北极星,只好利用指北针将极轴镜所对的方向调到正北。然后安上望远镜主镜、寻星镜、重捶等配件,调好平衡,连接自动跟踪装置。
借助电子星图,知道了双子座和土星的大致方位,肉眼很容易地看到了土星。根据方向开始转望远镜,土星进入了寻星镜的视野,然后就借助跟踪控制装置将土星拉到寻星镜视野的正中,再用主镜观察,可是调了半天焦距,总是看不见土星,才想到可能是寻星镜和主镜的光轴失去平行。于是,将望远镜主镜瞄准了月亮,当明亮、灼目的月亮进入视野中心后,赶紧调整寻星镜,使得月亮同时出现在寻星镜和主镜的视野中心,这样寻星镜和主镜的光轴就达到了平行。虽然以前也看过、并拍摄过月亮,但那不是在满月的时候。于是,就借此机会仔细才观察满月的月面影象。满月的时候,月球正对地球的半面完全处于太阳的照射下,结果在强集光力的150mm口径望远镜里就不再象肉眼看的那么柔和了,而是非常刺眼,在没有月亮滤镜的情况下是不能长时间观看的,否则也会伤害眼睛。仔细调焦后,清晰的当月亮再次出现了。由于太阳照射强烈,整个月面亮度很高、反差不大,不能看到太多的暗部细节,如低洼处月海中的细小特征看的不是很清晰,高处明亮的环形山也不如半月时看的美丽,但是第谷环形山及其辐射纹却是十分的清楚,这应该算是满月时月表最美丽的景观之一。
大致看了一会月亮之后,又把望远镜对准了土星,总算很容易地将土星纳入目镜视野中。慢慢地仔细调焦后,终于看见土星了,虽然很小,光环却清晰无比,真象一个美丽的草帽姑娘。第一次看见了土星光环,实在是非常激动。
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期望能看见更多的细节,比如光环中的缝隙。但由于它离我们实在太远,而我最大也只能组合成216倍放大能力了。看见了卡西尼环逢,分出了光环A和B,靠近土星本体的C环却非常暗弱,无法识别,可能还是设备和技术原因吧。
看完土星,月亮已近中天了,该看木星了。它是我们太阳系最大的行星,体积是我们地球的1000多倍,亮度很高,达到-2.5等,在夜空中除了月亮是最亮的星星。此时木星就在月亮左下不远的地方,肉眼就很容易看见。有了观看土星的经验,轻而易举就找到了目标,并发现了它的四颗卫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伽利略卫星”,它们是所有17颗卫星中最大的四颗。增加放大倍数,目视可见木星上的两条条纹。如果镜子足够大,就有可能看见木星的大红斑,显然我现在是看不到了。但如果进行拍摄的话就可以更清楚看见条纹细节,于是在电脑上连接CCD摄象头,很遗憾,不太熟悉,以失败告终,只好把希望留给下次了。
这次观星,是继太阳、月亮后,用大型望远镜观察的第3、4个星体,大有裨益,熟练了望远镜的装配和调整。
其实天文观测是一种要求很高的知识、技巧活动,不仅需要毅力、耐心、细致,还要有体力支持,逐步深入也牵涉到很多的知识。
宇宙是浩瀚的,知识是无限的。
2005年3月2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