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议议方舟子的对于“民间科学研究”的看法

[复制链接]
 楼主| benlinliu 发表于 2006-1-19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benlinliu 发表于 2006-1-19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benlinliu 发表于 2006-1-19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benlinliu 发表于 2006-1-19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常州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nngs 发表于 2006-1-20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乔治亚州立大学
[quote:c616f465cb="benlinliu"]
。。。

昨天说到民间科技人士即使是存在低水平,也可以当成参与式科普。其实这应当认为是很有意义的。我国不流行宗教,也没开放的社会活动。人们闲暇时间就剩下麻将、纸牌了。有一些人对于科学问题赶兴趣,应当认为实在是一件好事,应当提倡,而不是反对或者禁止。

说到玩或者娱乐,围棋中有专业棋手。他们中有高水平的棋手。但是,决不会因为有专业棋手,就禁止民间玩围棋了。而正是相反,专业棋手的的存在,正是为了促进围棋的普及。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小方先生的命题正好倒了个个子。为了专业研究,禁止民间研究。而这些专业研究的钱正包括那些非专业人士的纳税……[/quote]

没这么比的!
围棋是一种娱乐!你有了棋盘棋子,你就能参与围棋活动。前沿的科学研究可以这样吗?有个算盘就可以参与?

你是个曲解别人的话的“专家”!方舟子呼吁抵制的是那些影响和干扰正常科研的所谓的“民间学术研究”(那些整天推翻所有科学理论,自创“万金油”理论的人)。如果围棋中有业余人士整天到中国棋院门口去叫嚣“别和马晓春聂卫平学了,我的围棋技巧才是最牛的”,你看他被不被人唾骂抵制?

谈到纳税,这些民间的白痴更应该被驱除出去,让他们进入科学领域或干扰科学领域(如对后代科学人才的培养),那才是真正地浪费纳税人的钱!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nngs 发表于 2006-1-20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乔治亚州立大学
[quote:2e019b9b0d="benlinliu"]美国的期刊,甚至中央情报局可能也希望制止中国民间研究。。。。[/quote]

我呕吐中。(对你的思维能力算是有了新的理解)

中情局希望制止中国民间研究??? 如果中情局通过破坏中国的科学研究实力来保护美国的利益的话,它最佳做法就是让这些民间“大师”们进中国科学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望天 发表于 2006-1-20 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联通
啊噗~ ~ ~  可别吐出虾米来呀~ 哈哈

benlinliu开始臆测了呵呵。。。,

完全脱离基础知识与事实的臆测就是MK的思维方式啊,有了臆测、推理,还要有事实根据才能让别人相信呀,benlinliu工,你提供些证据啊 8)

看出来了,benlinliu心理不平衡啊~!这是从事兴趣科学的最大障碍,障碍自己的不是外界,就是自己的心态 :idea: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暗暗 发表于 2006-1-20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贵港 电信
一个只会动嘴皮子的人是成不了大气的,谁知道方博士的毕业论文是不是抄来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刘昱 发表于 2006-1-20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安康 电信
我觉的中国如果有一个类似卡尔.萨根,那样热衷于科学普及事业的人,民科也就很难在吹了,科普事业中国还不行啊!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OKEY 发表于 2006-1-21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洛阳 联通
智者不争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望天 发表于 2006-1-23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云南–曲靖 联通
[quote:903bfe6025="刘昱"]我觉的中国如果有一个类似卡尔.萨根,那样热衷于科学普及事业的人,民科也就很难在吹了,科普事业中国还不行啊! :|[/quote]
是啊,

在咱中国,有几个懂科学的?保守的说,可能不到1%

关键的不是没有科学知识,是不知道科学的性质。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哲学科学都不分了都。甚至用哲学思维方式代替科学的方式搞“研究”。

还有,社会上的说法,这个科学,那个不科学。判断科学与否的标准是正确与不正确么?正确的就都是科学的?错误的就一定不科学了么?

就因为人们不了解科学,于是把本来就不属于科学的当成了科学。伪科学就泛滥了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6-1-23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西城区 联通
[quote:da561de212="chilin"]对于中医我认为那不是一种科学,虽然他也可以用.举个例子,我们在秦朝的时候就可以作出流线型的箭头,但那是科学吗?显然不是.科学和真确之间不能划等号,我们不能说正确的好用的东西就都是科学的.同样他也不是伪科学,因为我们祖先在创立中医的时候并没有批着科学研究的外衣去做违背科学规范的事情,他们只是在总结一些经验性的东西.当然现在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医,但古老的中医并不是科学[/quote]
我们在秦朝的时候就可以作出流线型的箭头,与中医怎能比,如果流线型的箭头上升为流体理论,再通过理论再指导武器的生产,那它就是科学!中医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的,只不过这理论基础还不被所谓现代科学接受罢了。即便是秦朝的箭头也体现着科学的萌芽!没有不断的对比和总结,秦朝人怎能知道流线型更好用?这个对比就是科学的研究方法。“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医”本质上就是把中医科学翻译成现代科学,好让不具备中国文化的西医也能明白中医的路数,但是太难了。
幸亏党和国家领导人还算清醒,至少党和政府不认为它是伪科学或不科学---把中医研究院改名称为《中医科学院》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nngs 发表于 2006-1-23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新泽西州–伯灵顿 Comcast有线通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quote:5cd9f5c3a4="雪山飞鱼"][quote:5cd9f5c3a4="chilin"]对于中医我认为那不是一种科学,虽然他也可以用.举个例子,我们在秦朝的时候就可以作出流线型的箭头,但那是科学吗?显然不是.科学和真确之间不能划等号,我们不能说正确的好用的东西就都是科学的.同样他也不是伪科学,因为我们祖先在创立中医的时候并没有批着科学研究的外衣去做违背科学规范的事情,他们只是在总结一些经验性的东西.当然现在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医,但古老的中医并不是科学[/quote]
我们在秦朝的时候就可以作出流线型的箭头,与中医怎能比,如果流线型的箭头上升为流体理论,再通过理论再指导武器的生产,那它就是科学!中医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的,只不过这理论基础还不被所谓现代科学接受罢了。即便是秦朝的箭头也体现着科学的萌芽!没有不断的对比和总结,秦朝人怎能知道流线型更好用?这个对比就是科学的研究方法。“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医”本质上就是把中医科学翻译成现代科学,好让不具备中国文化的西医也能明白中医的路数,但是太难了。
幸亏党和国家领导人还算清醒,至少党和政府不认为它是伪科学或不科学---把中医研究院改名称为《中医科学院》[/quote]

经验=/=理论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nngs 发表于 2006-1-23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新泽西州–伯灵顿 Comcast有线通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quote:5b9b811698="雪山飞鱼"]再说针灸。
我闹了一个月的痔疮,很是痛苦,但坚决没喝汤药。等人。
终于,来了,来自上海的82岁的赵天才老先生。他是来北京参加一个医学会议的。见了面,简单询问后,他用一根银针,非常迅速把我身上任督两脉扎了一遍,当然臀部用的时间多些,总共治疗也没超过10分钟。连外套都没脱,隔着衣服就扎。完全不必恐惧,他在上海每天治疗几百人,扎过40多万人次全都如此,决没出现过西医说的感染。他还开付了中药,但是我没吃。当时就好了,总共10分钟的治疗,多么神奇!
他们的依据是什么?就是黄帝内经中阐述的经络,到现在科学也无法证实的经络学说!可是西医也开始使用针刺麻醉了不是?![/quote]

你的这个经历描述只能说明你对中医的态度带有强烈个人感情色彩的.

痔疮是不可能10分钟被治好的! 你说的针灸治疗只不过是暂时让你的神经系统"感觉"舒服些, 并非什么治好.

经络只不过是人对体内的生理反应的一种表面感觉而已, 在人们不了解人体内部的生理结构时, 这种经络解释是充满了神秘和不可思议的特征的(一种早期经验积累的典型特征). 而现代医学的发展(实证科学)让我们了解到了人体的真实存在的一面, 生理结构及生化反应等等. 这些是真实存在的, 人的病理也是实实在在地和这些现象相联系的. 如果中医过去的"经络"学说确实可以治病, 那就必须在这些实实在在的联系中寻找其科学的解释,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经络学说, 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

如何科学地解释"经络"感觉可以说是一个科学前沿的迫切课题, 是洋为中用(中国医学界首先把经络和真实的人体生理过程联系起来), 还是中为洋用(西方医学界首先领悟这个联系), 现在还很难说. 因为中国的西医技术还落后, 而西方则缺乏对经络这个经验体系的全面了解.

但你的观点, "经络"体系是一个独立的不需要现代医学来阐述解释的高度发达的理论, 显然是错误的, 这只能使我们祖先早期积累的"经络"经验固步自封(或继续神秘化), 让人错失理解它在现代医学领域里的价值的良机!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chilin 发表于 2006-1-23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南充 电信/博海网吧(长生巷)
[quote:4e98c95eb3="雪山飞鱼"][quote:4e98c95eb3="chilin"]对于中医我认为那不是一种科学,虽然他也可以用.举个例子,我们在秦朝的时候就可以作出流线型的箭头,但那是科学吗?显然不是.科学和真确之间不能划等号,我们不能说正确的好用的东西就都是科学的.同样他也不是伪科学,因为我们祖先在创立中医的时候并没有批着科学研究的外衣去做违背科学规范的事情,他们只是在总结一些经验性的东西.当然现在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医,但古老的中医并不是科学[/quote]
我们在秦朝的时候就可以作出流线型的箭头,与中医怎能比,如果流线型的箭头上升为流体理论,再通过理论再指导武器的生产,那它就是科学!中医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的,只不过这理论基础还不被所谓现代科学接受罢了。即便是秦朝的箭头也体现着科学的萌芽!没有不断的对比和总结,秦朝人怎能知道流线型更好用?这个对比就是科学的研究方法。“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医”本质上就是把中医科学翻译成现代科学,好让不具备中国文化的西医也能明白中医的路数,但是太难了。
幸亏党和国家领导人还算清醒,至少党和政府不认为它是伪科学或不科学---把中医研究院改名称为《中医科学院》[/quote]
我们现在说的科学的概念来源于西方,所谓科学研究必须尊崇西方科学研究的规范,显然中医并没有,中医理论基本上是五行太极那一套,是中国古人认为人天合一得出的理论,实际上科学的说人天并不是合一的.所以说不科学..还有科学一定要能做自我解释,就是我为什么会是这样.但中医就连中医专家都无法做自我解释.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医才无法有很大的发展.举个例子,病毒引起炎症,中医理论阴阳失调,上了火.所以吃可消炎的药物.但事实并不是那么回事.
中国人对于科学的理解就有错误,好象说到真理就必须是科学.所以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为了表示自己是正确的就一定要标上科学二字.象什么科学社会主义,我就搞不懂这两者有什么联系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6-1-23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西城区 联通
"痔疮是不可能10分钟被治好的! 你说的针灸治疗只不过是暂时让你的神经系统"感觉"舒服些, 并非什么治好. "
如果我没有亲身经历,我也会说出同样的话.
幸亏我说的不是大清朝的事,也不是难以重复的"特意功能", 而是有名有姓的老中医, 赵天才老先生, 就在上海.而我自己就是实验的对象,如有"条件"不妨也试试.
在中医来说,痔疮的发生原因之一是由于"中气下陷",所以治法是提气.西医所说的病因一定是感染,充血,曲胀,所以消炎,外科手术,中西医的治法不一样.
再说一遍,中医是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的,不是"经验科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6-1-23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西城区 联通
就连西方人自己都没有把<科学>说明白,或许你说的科学和我们每天生活中的科学不是一个概念!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6-1-23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西城区 联通
  “科学”这个词,源于中世纪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学问”、“知识”。但科学至今还没有一个为世人公认的定义。甚至有人认为,给科学下定义是无益的,也是不可能的。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定义”,“科学不是个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

     科学一般有这么几种“定义”:

     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科学精神的根本是自由的精神,是超功利的。
     科学乃是人对“上帝”所创造的法则,零碎的分门别类,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知道一点其所以然。而以所知道的这一点,定为定律与记录。
  一般地说,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但并不是任何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都是科学。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不同对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不同领域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哲学也是一门科学,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

  科学是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在其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不贩的性质和特点。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的迅猛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规模日益扩大,现代科学已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体系,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即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这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形式,现已逐步发展为国家规模和跨国规模,使“科学是一种建制”的界说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我们不应把科学理解为仅仅是知识本身,也不能看成是单一的社会活动。前苏联科学拉契科夫认为:“科学是关于现实本质联系的客观真知的动态体系,这些客观真知是由于特殊的社会活动而获得和发展起来的,并且由于其应用而转化为社会的直接实践力量”。科学既是历史发展总过程的产物,又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巨大动力。



何为“科学家”

“科学家”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威廉·惠威尔提出的。它指的是以某种典型的认识活动为职业的认识主体。在人类文明的早期,科学并没有独立成为一种职业。科学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产生的。科学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活动,产生于十九世纪初。但这并不是说,在此之前,就没有科学家。从广义讲,一切从事认识活动的人都是科学家。在这个角度上,科学家古已有之。只是在十九世纪以后,它的社会性日益明显,才被正式确认为一种社会职业。

科学家成为一种社会职业之后,他作为认识主体,其组织网络性更不容怀疑。首先,从科学家的形成来看,他是社会教育和培养的结果。究竟什么样的认识主体可算作科学家?初看起来科学是极其神秘的人,又是稀奇古怪的人。但跟普通人的一样,科学家也是逐渐形成的。他要靠社会教育而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吸收人类的已有经验、已有研究成果,他要在社会实践中去提高科研能力。任何个别的科学家都是人类的具体形式,作为普遍主体的成员出现。科学家必须以特殊主体的身分去进行认识活动。任何科学家都不可能离开已有的人类经验和科学研究方法,而以纯粹个别的形式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也不可能没有具体的社会环境和教育,而成长为科学家。科学家的形成正是通过特殊主体的作用和影响,以个别的直接形式去接受普遍主体的经验、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这也就是说,科学家本身的形成过程就是逐渐获得普遍性、特殊性和个别性三重规定的过程。

其次,从科学家职业存在和发展的角度看,他是社会和整个人类积极扶持的结果。科学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是由科学本身的价值所决定的。但科学家能够生存并开展认识活动,一点离不开社会其它行业。科学的价值并不能立竿见影地看到成效,而要通过生产和实践部门才可具体化为社会财富。相反,科学家本身的吃穿住行却必须要生产和实践部门来提供。今天的科学家几乎完全和普通的公务员或企业行政人员一样靠拿工资维持生存。同时,科学作为一种人类事业,也需要整个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共同支持才能持续地存在下去。如果在人类发展的某一时期,社会禁止人们从事任何科学研究,那么,科学事业就会终止。由此可见,科学家本身的存在离不开社会,科学事业的持续与发展,离不开整个人类的支持。在这个意义上,任何科学家实际上都是整个人类、整个社会的必然构成部分,也是后二者共同扶持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科学家作为专门的认识主体必然是普遍、特殊和个别三层次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组织的整体。

最后,从科学认识得以开展的原因看,它是整个人类和社会积极干预的结果。科学最早出现在人类的几大文明区,这时的科学文化繁荣主要受地理因素的影响。但在科学作为一个独立形态成立之后,社会的因素就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科学总是适应生产的需要(归根到底适合于整个人类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和人类发展的需要会给科学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科学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存在的。而且,在现代,科学已离不开实验室。实验室里的活动本身就是社会性的活动,也是普遍的活动。因为,实验室是由特定的社会历史建立并支持其存在的,而实验室的研究又离不开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当代科学活动已进入到国家规模。一些“大科学”比如原子能科学、航天科学、高能物理、极地考察等等,必须要在国家干预和控制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个别的科学家离开了社会,离开了整个人类的干预就根本不可能。科学研究计划、研究纲领必须要由国家乃至全世界统一协调,从而使整个科学界联结为整体。科学国家化甚至国际化的趋势深刻地表明,科学活动得以开展,就是个体主体、特殊主体和普遍主体共同努力和作用的结果。

总起来说,从科学家的形成、维持、发展和科学认识活动得以开展的角度看,科学家职业是一项社会性的职业。任何现实的科学认识主体(科学家)都不是简单的个体,在他身上有社会、阶级或社会集团、集体、行业等等的作用,有人类的经验和需要的影响。因此,任何直接的科学认识主体实际上都是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内在统一。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它内部以及科学之间的整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科学研究完全依赖于技术手段的发展。与此相适应,科学家必然以集体的形式存在,这使认识主体组织的层次性更加明显。

整体化或集约化是在科学内部成分或学科之间的综合和相互作用过程中,科学认识合乎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的集约化一方面是各科学领域内部之间的综合、联系及其相互作用的加强;另一方面是学科之间的集约化,即不同科学知识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联系及其相互作用的加强。科学整体化趋势的发展使不同领域的认识方法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不同领域的认识成果相互吸收、相互利用。

科学知识的整体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首先,大量的跨学科性和跨领域性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如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电子化学、生物物理、地球物理等等迅速发展。这些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特点是以某两门或多门学科的“交界”地带为生长点,吸取各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研究成果。

其次,科学知识形式化和数学化的趋势空前加强。在现代科学发展中,知识的形式化和数学化已使各门科学之间具有一系列共同性和相互作用。

再次,揭示各个领域共同的规律性、关系和结构的科学,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相继产生并得到迅速发展。这些使科学的发展已不可能在某个孤立的领域完成。科学内部成分,科学之间正在加强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这样,现代科学的发展就出现了科学分支越来越细和科学日益整体化两种趋势同时并行发展的局面。这两种趋势的发展都会导致一系列新学科的产生。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在近二十年内就产生了各种新学科达三四百种之多。科学的集约化和分化同时发展加强了科学知识的综合性、整体性。

在科学集约化和两种趋势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认识主体的组织层次更加明朗化。现代科学认识已不可能由个别人来完成,它已失去个体性,而成为跨学科的主体活动。可以说,现代科学的任何发展都不可能局限在其本身范围之内,它必然要吸收整个知识体系(人类的全部经验)的养料。即使一些古老的学科,也必须借助于其他新学科的方法才能得到发展。这种情况表明,科学集约化趋势下的认识主体必然且只能是个别、特殊和普遍三个层次的有机结合。

与集约化加强的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现代科学认识的发展实际上已变成一个技术进步过程。在科学发展的早期,人们主要靠肉眼观察来搜集材料。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导致最早的仪器观察和科学实验室的诞生。借助于仪器,使观察的范围和深度大大扩大。借助于实验室去研究自然过程,可以在理想的状态下隔离所研究的对象,排除干扰,揭示出在天然过程中难以发现的新事物和新现象。最早的仪器观察和实验室开了科学技术化的先河。

二十世纪的技术发展为科学实验提供了新的仪器和手段,使仪器观察空前发展。现代的质谱仪、红外光谱仪、原子光谱仪、电子显微镜、回旋加速器、静电加速器、高电压倍加速器以及现代遥感观察手段和技术的产生等等不仅把人们的视线引向遥远的天空,而且引向纵深的原子和亚原子等微观世界内部。在现代科学仪器和实验设备的帮助下,人们的认识已不再仅仅停留于客观世界,而是对宇观世界、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认识同时得到发展和深化。在这个意义上,不仅现代的技术要依赖于科学即技术科学化,而且现代化的科学本身也要依赖于技术的发展,即科学技术化。

考察一下科学史可以发现,几乎每项划时代的发现都是由科学技术所提供的认识手段革命所引起的。现代的计算机、人工智能机、自动化仪器已使许多科学认识的操作程序简化到最低限度,使认识主体能够非常容易地完成这些相应的认识操作任务,能够非常简单地获取一切必须的材料和信息。这大大加快了科学认识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在科学技术的趋势下,科学认识本身也就不再局限于个人范围内。任何科学家没有一定的社会给他安排好的实验室,不使用其他人(包括前人)所创造的各种科学认识手段,他们会一事无成。科学仪器和实验方法本身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但他们又是整个人类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认识经验的体现。在科学仪器和实验设备本身当中就体现出了普遍人类的进步与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统一。因此,显而易见,科学家作为认识主体,也必然既带有个体性,又带有普遍人类和特殊社会历史性。科学认识主体正是个别、特殊和普遍的统一体。

最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三个特点是,科学家已不再可能进行独立的个人自由研究,科学认识的活动方式已社会化。自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所要解决的已不仅是研究个别元素的性质或特定材料的机械力学性质的,而是石油提炼、合金材料、无线电通讯、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原子能技术、人造地球卫星等等复杂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规模日益庞大,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密,学科之间的协作要求也愈益强烈。现在,大学的科学实验室已不能满足要求,而需要专门的集体实验机构和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正如列宁所说的:“竞争变为垄断。结果,生产的社会化有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技术发明和改良的过程也社会化了”[1]。

在科学技术的社会地位日益重要,科学技术活动日益社会化的情况下,由于科学活动多半集中于专门的研究机构里,于是科学活动中个人自由式的探讨转化为社会化的集体研究。任何科学家要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他就必须把个人探讨与集体协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在科学集体中,个人的独创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种集体性的科学认识活动方式已要求把个别的科学家合理地组织起来,联合成为整体的力量。这一局面使科学认识的主体明显地带有普遍人类性和特定的社会性、集体性。因此,科学认识活动的集体性质越发展,科学认识主体的组织层次性(即科学认识主体是普遍主体、特殊主体和个体主体的统一)也就更加明朗化。这使我们关于认识主体的组织网络模型的理论得到了实际的证明。

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把科学集体或科学共同体看成认识主体组织的外化。正如库恩所言,科学的发展是通过不同“范式”的更替来实现的。范式由科学家集团选择而产生。但范式又决定着该科学家集团每个人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如果说在其他主体形式那里主体组织的层次性尚是隐藏在个体之中的,因为实际上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个体作为直接的活动者,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发现直接个体背后“暗藏着”普遍主体和特殊主体,那么,在科学家集团那里,认识主体的组织性则是以外化的、显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是科学及科学家的社会化迅速增强。在许多情况下,科学家即科学家共同体是直接的活动团体。这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主体组织的层次性。

科学认识活动中,主体是科学家。在这里,科学家要成为某专门科学或某一领域的认识主体,他必须具备特定的个人素质。但这些个人素质又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因为这些特定的要求对于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条件下同一方面研究的所有科学家都是必不可少的。但不同时期,各种要求的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所以,在构成科学家集团的各个分子——个体科学家身上实际上已有个别、特殊和一般的统一。

更为重要的是,不能把科学家看作孤立的个体劳动者。科学家们为解决相同或相似的问题而形成类似的观点的研究方法。于是,他们就构成特定的、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集团。这是从横向来说的。

再就纵向而言,一个科学家集团的观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方式合作有历史继承性,从而形成前后相继、连续的传统。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集团就会转化为各种各样的学派,科学家集团和科学学派总称为科学家共同体。

科学家集团与学派之间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集团又称为集体,它往往带有暂时性,是似乎要消失的存在整体。而学派则是稳定下来、延续下来的集团,它是稳定的科学家整体。但是,科学家集团可以指称为任何一群具有相同范式的科学家,而科学学派则要以所从事的研究对象和问题相同或相近为前提,它是根据不同前后相继的集团在相同或相近问题上的不同观点、研究方法和不同思维方式等等来划分的。科学家集团的划分则不管他们所研究的是什么,而只看他们的活动方式。其实,学派的形成不一定要求有相同或相近的活动方式,然而,不管怎样,科学家集团和科学学派都是科学家整体,有自己的“硬核”和传统,排斥其他的集团和学派。在这个意义上,无疑,它代表了现代主体组织的典型形式。

不同科学家联合为特定的集团,共同攻关。这会提高认识达到真理的可能性,加快认识进程的节奏和频率。在科学愈是发达的情况下,问题本身的划分也越来越细,解决它的难度日益增加。于是,必须靠许多科学家集体地活动。集体内部成员间互相联系,互通信息,才是可能的。而不同学派在学术上展开激烈竞争,就构成科学发展的进化图景,使认识在争鸣中深化、发展。因此,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科学已不可能再是个人自由的活动,必然是以集团或学派的形式出现在认识活动的舞台上。这样,科学家的个别性就会越来越不明显,日益被科学家的集体性和普遍性所取代。正是基于此,我们把具有一条强大聚合力的核心链条或纽带的科学共同体(或科学家集团或科学学派)看成典型的认识主体组织形式,或者看成认识主体组织的外化及其层次的明朗化。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雪山飞鱼 发表于 2006-1-23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西城区 联通
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也没留过洋,我理解的科学就是这些了,如果你认为中国的中医不科学伪科学,那就不科学吧,我不想争辩了,因为基础概念都不一样.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Archimedes 发表于 2006-1-23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天河区 电信
我保持中立.更不会偏袒任意一方.至于现在许多"谜",那都是因为人类科学还不够进步,尚无法解释,因而众说纷纭.另外,我建议那些对一个事物了解尚不深的人,不要地将自己观点绝对化,否则只会走入死胡同,最终误了自己!若不明白的想想伽里略和当时的教会,再想想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生物学家对化石的理解,不然再想想当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时人们的态度......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5 02:41 , Processed in 0.05657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