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夫天文网

 找回密码
 加入牧夫(请注明天文爱好者,否则无法通过审核)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平凡暗物质假说:基本思路与重要线索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benlinliu 发表于 2007-8-22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benlinliu 发表于 2007-8-22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benlinliu 发表于 2007-8-22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benlinliu 发表于 2007-9-2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benlinliu 发表于 2007-9-18 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benlinliu 发表于 2007-9-18 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紫月霓裳 发表于 2007-10-24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因为时间紧,只粗略看了一下,感觉楼主的观点与膜理论中的引力镜像说法相似.膜理论认为我们的四维时空是第四维空间的外表面,并且这个四维时空形成的"表面"并不是平坦的,而是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因为引力在更高维度传播,所以会穿越第四维空间与临近膜上的物质相互产生引力影响,并且两层膜上的物质之间只有引力影响.区别在于膜理论中没有题到楼主提出来的超弦理论中预言的各种超伴子.看得不够认真,有时间要仔细拜读一下,楼主继续努力喔.
 楼主| benlinliu 发表于 2007-11-4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benlinliu 发表于 2007-11-4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benlinliu 发表于 2007-11-4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benlinliu 发表于 2007-11-4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benlinliu 发表于 2007-11-4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benlinliu 发表于 2007-11-4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benlinliu 发表于 2007-11-4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benlinliu 发表于 2008-2-6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benlinliu 发表于 2008-2-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常州市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紫月霓裳 发表于 2008-2-19 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回复 96# 的帖子

  记得目前的理论认为有三种且只存在三种中微子,并且这三种中微子很可能是某一种粒子所表现出的三种不同的态。至于X射线源个人觉得还是用黑洞理论解释比较实在喔,黑洞本身也归于暗物质范畴的嘛,称它暗恒星也无不可。但是楼主说由“暗物质组成”的星体会发出X射线感觉令人无法理解。
  而伽玛射线暴用黑洞与中子星或中子星双星合并更合理些,因为宇宙中的黑洞与中子星数目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多得多,在引力的作用下,宇宙尺度上这种现象应该是相当频繁的。黑洞吞食中子星的过程中两个拥有超密度天体从碰撞到融合的时间应该是极为短暂的,并且理论上融合瞬间所释放出的超高能量也应该远大于超新星爆发,目前有很多超高能量的伽玛暴是用超新星模型无法解释的。可见超新星首先从爆发时间与能量密度相比就与相当一部分对伽玛暴的实际观测符合得不太好。
  另外有些题外话想说,感觉楼主的暗物质理论涵盖的范围似乎越来越广了,像伽玛射线暴、X射线、黑洞、超新星甚至类星体……几乎囊括了所有宇宙中最剧烈的天文现象。假如暗物质这样神通广大还能称其为暗物质么?其实个人也有些对于暗物质与伽玛暴的想法,只是没有楼主这样的勇气提出来罢了。


[ 本帖最后由 紫月霓裳 于 2008-2-21 21:08 编辑 ]
紫月霓裳 发表于 2008-2-19 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其实在超对称中也给出了关于黑洞与暗物质的解释:
  
  “威滕和荷拉伐(PeterHorava)发现,从11维的M理论可以找到手征性的起源。他们将M理论中的一个空间维数收缩成一条线段,得到两个用该线段联系起来的10维时空。粒子和弦仅存在于线段两端的两个平行的时空中,它们通过引力彼此联系。物理学家猜测,宇宙中所有的可见物质位于其中的一个,而困扰着物理学家的暗物质则在另一个平行的时空中,物质与暗物质之间仅通过引力相联系。这样,便可巧妙地解释宇宙中为什么存在看不到的质量。”
  当其他类型的力不存在时,所有受引力作用的系统都会坍缩成黑洞。地球之所以没有被它自身的重量压垮,是因为构成它的物质很硬,这硬度来源于电磁力。同样,太阳之所以没有坍缩,也只是因为太阳内部的核反应产生了巨大的外向力。假如地球和太阳失去这些力,就会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收缩,且越缩越快。随着收缩,引力会增加,收缩的速度也随之加快,从而将它们吞没在逐步上升的时空弯曲里,变成黑洞。从外部看黑洞,那里的时间好像停止了,不会看到进一步的变化。黑洞所代表的,就是受引力作用系统的最终平衡态,该态相当于最大的熵。尽管目前对一般的量子引力尚不明了,霍金(StephenHawking)却利用量子论,成功地对黑洞提出了一个熵的公式。这个事实,有时被叫做黑洞悖论。
  在某些情形下,Dp胚可以解释成为黑洞,或者更恰当地说是黑胚,即是任何物质(包括光在内)都不能从中逃逸的客体。于是,开弦可以看成是有一部分隐藏在黑胚之中的闭弦。可以将黑洞看成是由7个紧致维的黑胚构成的,从而M理论将为解决黑洞悖论提供途径。霍金认为黑洞并不是完全黑的,它可以辐射出能量。黑洞有熵,熵是用量子态数目来衡量的一个系统的无序程度。在M理论之前,如何清点黑洞量子态数目,人们束手无策。斯特龙明格(AndrewStrominger)和瓦法(CumrunVafa)利用Dp胚方法,计算了黑胚中的量子态数目。他们发现,计算所得的熵与霍金预言的完全一致。这无疑是M理论取得的又一项卓越成就。”
bearcat 发表于 2008-2-19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市 北京大学计算中心
放假回来发现浮上来这么个可爱的帖子。
仔细翻阅一下,发现楼主自言自语的比较多,那就插嘴说几句吧。
首先我完全不同意楼主的大部分观点,但对这个思路持赞赏态度。原因很明确:中微子是费米子!
光子和中微子有本质的不同,不能仅仅因为“质量”一个属性接近就直接类比,何况目前已经通过中微子震荡观测确认了中微子具有非零质量,那么它就和光子没有什么可类比的了。
作为电磁相互作用的传播媒介,光子(或所谓“暗光子”)必须是一个规范玻色子,这意味着它必须严格遵守一些明显的要求。比如从统计性质上看它必须是一个玻色子,这个与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无关,是一个内禀的性质。规范玻色子是否有质量倒是无所谓的事情,但这个属性会影响它代表的相互作用的力程是否是无穷远。如果“暗光子”是像中微子一样有一个小质量的话,那么这一定意味着“暗电磁作用”是短程相互作用。可以估计出这个力程很小,大概也就是原子的尺度(我没有具体计算,你可以自己算算),那么这样的相互作用一定不能在大尺度演化中起到作用,无法产生类似实在世界的“暗世界”,进一步的,它很难在宇宙学中扮演暗物质的角色。
如果你坚持这个大方向不变,那么必须至少做到如下的两个改进:
首先在你的理论中引入超对称,即费米子和玻色子之间的对称性。但这个尝试早就有人做了很多工作了,大量的超对称伴随子纷纷作为暗物质候选者登场已久了,你的工作很难有更新的结果。另外,引入这些假想的东西是很划不来的,尤其是对于“平凡”理念的尝试来说是自相矛盾的。
另外还需要详细计算有限力程的电磁相互作用在元素构成、天体演化等方面的性质,然后验证这些性质是否能够符合目前的观测。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性质一定是我们所不熟悉的,与我们的世界毫不相似的。作为一个toy-model很好玩,但是是否真的能够产生出与真实世界的对应来,还得看上帝的脸色。
smile123 发表于 2008-2-20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郡帕萨迪纳市加州理工学院
原帖由 benlinliu 于 2007-11-4 06:41 发表
这是一株毒草,还是小花?

”平凡暗物质假说“出笼已经半年了。

半年来,在此路过的朋友不少,但是发言的不多。与其姐妹篇“水圈耗散假说”两年前的遭遇成一种对比。 ...


如果你讲测G或者你的专利"飞机可离合起降系统"什么的, 我一定认真来听讲.

这个假说, 我看了个头就看不下去了. 咱承认咱笨, 根本看不懂, 不象紫月小MM, 看完了就给建议, "M理论"啊"黑胚"什么的, 还有对很多前沿的天文观测评语, 就是ARAA上的文章都不曾有的概括结论, 我都看傻了.  大牛, 又见大牛

[ 本帖最后由 smile123 于 2008-2-20 06:38 编辑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