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
1796年——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首次进行人体牛痘接种试验
1796年5月14日发明牛痘疫苗的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对人体进行牛痘接种术试验,获得成功,开辟了新的医学领域免疫学,为消灭天花找到了有效的预防手段。
人类对天花的治疗经历了隔离、人痘预防和最终的牛痘预防三个阶段。
天花是史前就已存在的人类烈性传染病,由天花病毒引起,患者全身发炎,长满脓疮,绝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半个月内死亡,幸存者也要留下脸部疤痕。
欧亚非三大洲都曾天花流行成疫,历史上充满了天花大规模流行的悲惨记录。其中16世纪欧洲天花蔓延,发病人数每年以10万计,病死率高达25%~40%。直到18世纪,4000万人口的欧洲,每年死于天花的竟达44万,其中1~5岁龄的儿童50%~70%死于该病;18世纪中叶一年,天花流行暴发,仅在俄国就死亡200万人。当时人类面对天花束手无策,若干世纪之中,天花的广泛流行造成了巨大恐慌。
最初对付天花的主要手段是隔离病源。史料中,公元846年,来自塞纳河流域入侵法国的诺曼人中突然流行天花,诺曼人惊慌失措,首领为了避免染上瘟疫,下令杀掉所有天花患者以及所有看护病人的人,这种残酷手段在当时被认为是可能防止天花流行的唯一办法。可是天花仍然入侵宫廷农舍。人们转而求神保佑,祈祷许愿,画符念咒,供献祭品。在印度,人们供奉天花女神,不时为神袛举行祭祀仪式以求免除天花,但仍无效。直到十八世纪,预防天花的最有效最无奈办法就是逃离疫区,而天花病毒通过空气传播,使人无法找到安全地带躲避。
人痘预防
中国在历史上发明了人痘接种术,开始积极应对天花。16世纪中叶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人痘接种已广泛使用。清康熙时接种人痘已全国风行。
接种人痘的方法多种,主要有4种:
1.痘衣法——把天花患者穿的内衣给未出过天花的健康者穿,以引起人工轻度感染而产生抵抗力。此法最原始;
2.痘浆法——用棉花蘸沾天花患者的痘疮浆液,塞入未出天花者鼻腔内种痘;
3.旱苗法——将痊愈期天花患者的痘痂研细,以银管吹入未出天花者鼻腔内种痘;
4.水苗法——将痊愈期天花患者的痘痂研细,先以水调湿,再用棉花蘸沾塞人未出天花者鼻腔内种痘。
中国古代的人痘接种术后传人俄国、土耳其、英国及欧洲诸国。
人痘接种术是最先不知其然地应用免疫原理治疗疾病的例子,曾为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
但由于天花是烈性传染病,人痘接种就是人为传染天花病毒,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接种后反应症状较重,有时会造成接种者死亡。
牛痘预防
英国人德华·琴纳经历1752~1775年期间的医学培训实习后任职英格兰葛洛斯特郡伯克利村的乡村医生,从事农民和牧场工人的人痘接种。
琴纳观察到由于接种前采取放血、泻泄、减食等不适当处理,致使接种者处于衰弱状态,有时接种后也会酿成天花流行。因此决定一种更好的天花预防方法。
琴纳在学徒期间曾得知当地挤奶工感染牛痘后获得天花免疫能力,因此到牧场挤奶工中进行调查,观察牛痘是从奶牛传染到人体并发作的过程,并进行多次动物间动物传染接种的试验,发现人类个体只要患过一次天花不死亡,就在体内形成了永久对抗天花的防疫能力。
感染过牛痘的挤奶工不会再患天花的原因,是天花病毒也感染牛并流行,几乎所有的奶牛都出过天花,但天花在牛身上的发病症状却都比较平和。当挤奶工接触到出天花的奶牛身上的脓浆后就感染了牛痘,其手指尖出1个小脓疱,以后稍感不适,但很快就痊愈,不留任何不良的后果,而人体内已形成了抵抗天花的免疫力。即,人只要得过一次天花,不论症状轻重,或者仅仅是从牛身上感染了反应很轻微的牛痘,都可以避免再患天花。
基于此,琴纳计划以接种牛痘替代反应强烈的人痘,发明了牛痘疫苗。
1796年5月17日,琴纳进行了医学史上伟大的人体接种牛痘试验。琴纳用小刀在8岁男孩菲浦斯左臂皮肤上轻划一条小痕,再从数天前感染牛痘的挤牛女工尼姆斯手上痘痂里取出少量脓浆,接种到菲浦斯皮肤创口处。接种后继以临床观察。
接种后第3天,小孩手臂接种处出现小脓疱;
第7天,腋下淋巴结肿大;
第9天,轻度发热,小孩略感周身不适;
不久后,局部结痂,留下一小瘢痕。
第7周接种天花患者脓浆,测试天花感染反应,继续临床观察。
几周后,小孩安然无恙,证明已对天花产生了抵抗力。
首次人体牛痘接种试验成功。
之后琴纳继续改进接种材料。首例牛痘接种材料取自牛痘自然感染者,后取自患牛,最后改用牛痘接种者的痘痂。经数十例儿童和成人接种观察,都取得同样的免疫效果。
琴纳继续谨慎进行多次观察和大量试验,证明牛痘接种确能预防天花。
1797年琴纳将有关研究的论文呈递英国皇家学会。但学会拒绝予以发表。1798年琴纳自费出版《牛痘原因及结果的研究》册子,系统阐述牛痘接种预防天花的效果,描述牛痘的形态特征,介绍牛痘取浆、牛痘接种方法及接痘后的反应等。1799年,又陆续发表“牛痘接种的进一步观察”、“牛痘接种的继续观察与发现”等论文。
但牛痘接种术当时受到部分保守派医生的讽刺嘲笑,同时也遭到无知者非难,他们幼稚地认为“种了牛痘,会使人的头上也长出牛角,发出牛叫声音”。甚至当时一些著名学者也对琴纳的牛痘术提出异议,如康德就曾担心接种牛痘的人会和动物处于同样的地位,并且保持动物粗野的特性。琴纳继续为儿童接种牛痘并不断获得成功,牛痘接种法因简便、安全、效果好,逐渐以事实取得公众的信任。
伦敦教友会医师莱特松很快认识到牛痘的优越性,《牛痘原因及结果的研究》册子出版不久,他就转送一本给他的美国朋友。1799年3月12日,哈佛大学教授沃特豪斯迫不及待地在《美国哨兵》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医界的奇事”赞美种痘法,同时联系莱特松种痘的细节,要求提供牛痘疫苗。莱特松用棉花浸取牛痘脓汁,阴干后置入玻璃瓶内密封寄给沃特豪斯。1800年沃斯豪斯用它先后给自己13个孩子中的7人接种牛痘,除一人外,情况全同琴纳所述,他甚至计划让接种了牛痘的孩子跟患天花的病人留在同一个房间里,以检验接种法的效果。沃特豪斯论述道:“在这种情况下,一件事实抵得上一千次的争论。”此后,沃特豪斯不惜辞去哈佛的教授职位,为推广和宣传牛痘接种,防止和消灭天花奋斗了一生,赢得了“美国的琴纳”的称号。
大革命期间到英国避难的法国贵族罗什福科里安库公爵,目睹了牛痘接种的积极效果。1800年回到法国后,什福科里安库向人们宣传这一种痘法并在法国推广。拿破仑了解到此法种痘的好处后,也竭力主张应用和推广,拿破仑的重视,吸引了各国医生来巴黎观察预防天花的效果。于是,通过这些医生,把牛痘接种法很快传向荷兰鹿特丹、意大利热那亚、德国布劳恩斯魏克、基尔和柏林,及西班牙马德里、瑞典等国。随后,又通过西班牙皇帝查理四世的御医堂巴尔梅斯传到卡内里群岛、安德列斯群岛、墨西哥、危地马拉、南美、菲律宾等地。
180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医生皮尔逊发函英属印度,要求送一份已在普遍应用的牛痘苗到一直流行天花流行的中国广州。由于途中耽搁2个月,广州方面所得痘苗已经失效,接种未能成功。同年,葡萄牙医生哈威特利用接种牛痘的婴儿,带上活牛痘苗,将牛痘接种法从马尼拉带至澳门时,皮尔逊便将此法引到广州。此后几个月内,葡萄牙医生巴尔米斯来广州免费为穷人接种牛痘,于是改良为牛痘的接种法传回到发源地中国。
牛痘接种法的发明及推广实施,拯救了成千上万儿童的生命,开辟了人工自动免疫法预防和根除传染病的正确途径,是医学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从1966年起采用恰当的流行病学策略,以牛痘接种法开展根除天花的全球行动。
1977年10月在索马里发生的1例天花被确认为最后一例,全球再无天花发生。
1980年5月8日,经全球消灭天花委员会确认,第三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宣布:危害人类数千年之久的烈性传染病——天花,已从地球上最后根除,实现了1801年琴纳预言:“无庸疑置,要消灭天花这一人类恐怖的瘟神,有赖于牛痘接种实践的最后结局。”
[按: 经历过吗? 取针一枚,折断针眼,得个小叉,蘸些汁液,在左胳膊上不疼不痒轻轻划个十字交叉,天花不惧也......]
1973年——美国发射“太空试验室1号”空间站
1973年5月14日,美国在肯尼迪角发射“太空试验室1号”试验性空间站。
空间站由土星5号第三级火箭改建,总长36米,最大直径6.5米,重90吨。
[ 本帖最后由 千眼观音 于 2007-5-14 20:1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