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每天回顾一点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6-6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6月6日

    1871年——上海至伦敦海底电线接通启用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空星夜 发表于 2007-6-6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电信
原来今天这么清闲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6-7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6月7日

    1902年——山西巡抚岑春煊开办山西大学堂
     山西大学堂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最早三所近代国立大学。
    学堂分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李提摩太任西学总理。
    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中国有系统的西方高等教育模式的较早尝试,奠定了山西高等工科教育基础。

    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
    1914年6月7日,美国“联盟号”轮船经由巴拿马运河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
    1513年西班牙瓦斯科·努涅里·巴尔沃亚发现中美洲地峡航运意义。
    1523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提出开凿中美洲运河的主张。
    1534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下令勘查中美洲地峡选址。18世纪始,西班牙四个备选地点,1814年将开凿时受拉美独立战争影响而未成。
    1879年,法国费迪南·德·莱塞普斯(建苏伊士运河)开始在巴拿马地峡开凿运河。施工4年后发现巴拿马地峡临太平洋端海面,比加勒比海高5~6米,无法修建海平式运河,并受运河利益国际争夺影响,工程至1/3受挫停止。
    1903年美国从法国公司买下运河修建权继续开凿,至1914年竣工,1915年正式通航,190年始成为国际通航运河。
    巴拿马运河全长81.3公里。缩短太平洋与大西洋间航程~10000公里。运河最宽304米,最窄91米。船只通过平均时间9小时,最大通行吨位61078吨。运河航线为复线水闸式,三级水闸。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6-8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6月8日

    1995年——中国研制成功高功率氦氖激光器
    1995年6月8日,东南大学先进光子学中心教授凌一鸣发明并主持研制的高功率扁平放电管氦氖激光器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技术鉴定。
    氦氖气体激光器输出功率一般较低,均为数10毫瓦以下。
    东南大学凌一鸣小组1985~1995年由放电等离子体理论研究改变传统设计方法,采用扁平放电管技术、半内腔激光器的光学谐振腔微调机构以及多管氦氖激光器腔体设计研制的高功率氦氖激光器大大提高单位长度激光管输出功率,实现短腔高功率输出。单管He—Ne激光623.8nm激光功率达200mw, 输出功率350毫瓦以上。
    此类高功率氦氖激光器是理想的光动力治癌(PDT)光源,并可用于辐照理疗、激光尘埃检测等方面。
   2000年凌一鸣小组研制500毫瓦高功率扁平放电管氦氖激光器。1500mm单管623.8nm激光功率130毫瓦以上,四管组合整机输出功率500毫瓦以上。光动力治癌疗效与等功率氩激光泵浦染料激光器相当,较其他脉冲PDT光源为优。
    附: 光动力疗法PDT
    利用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治疗癌症。先将光敏剂(如血卟啉)静脉注射进入体内,由于光敏剂在肿瘤内存留,经48h,大部分正常组织内光敏剂被排泄,这时用特定波长633纳米激光辐射肿瘤,储留在肿瘤内的光敏剂产生光化反应,生成单态氧杀伤肿瘤细胞,是选择性杀伤治疗手段,对正常细胞杀伤很少,也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1996年,PDT于美国通过FDA,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免疫功能后第五种国际上公认的癌症治疗手段。

    2004年——金星凌日
    此次凌日于格林尼治标准时间8日5时19分开始,历时约6小时,可观测地域欧洲全境、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
    金星凌日以8年—121.5年-8年-105.5年的间隔周期性地发生。
    1627年,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基于日心说预测1631年发生金星凌日,发生时欧洲处于夜半球无法观测。
  1639年,英国天文学家杰里迈亚·霍罗克斯准确预测金星凌日发生时间为1639年11月24日,并观测凌日全过程。
    1677年,天文学家哈雷观测凌日发现可借以测量日地距离,并预报1761年的金星凌日。
    1761年,根据哈雷的预测进行约70个点的全球联合观测,观测数据印证了预言,并首次较准确测定日地距离。
    1769年,开始大规模观测凌日。1874年、1882年再次发生金星凌日。20世纪未发生金星凌日。2004年,发生金星凌日。
    至此,自出现天文望远镜以来,金星凌日共发生过6次。
    下次金星凌日预测在2012年6月6日发生。

[ 本帖最后由 千眼观音 于 2007-6-8 17:22 编辑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6-8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6月9日 历史上的明天

    1881年——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铺轨
    唐胥铁路东起唐山,西南至胥各庄,长9.7公里。采用英国轻钢轨,轨距按英国标准。
    唐胥铁路是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行驶第一台中国自制机车,也确定了中国铁路的标准轨距。

    1981年——美国弗古尼亚州瓦普斯岛发射场3枚火箭遭受雷击而自行点火升空,为航天史罕见事故。

    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爆发
    1991年6月9日,经600多年休眠,菲律宾吕宋岛海拔1436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为20世纪规模和威力最大的火山爆发。
两周内,伤亡700余人,20多万人逃离家园,损失达50亿比索。火山灰使30万公顷农田绝收、7千多顷森林毁。火山灰甚至远落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以及中国海南省和福建省等地。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6-8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6月10日 历史上的后天

    1809年——清朝广州船政局制成“万年青”号轮船
    是中国自制第一艘火轮船。

    1907年——法国化学家卢米埃尔兄弟发表彩色摄影实用方法
    此方法分离照片为三原色影像,每种影像制出三原色之一底片,经色彩过滤器打光处理,使银幕呈现彩色影像。

    1928年——德国斯塔默试飞第一艘载人火箭飞机“安特”号

  1980年——氟碳人造血临床试验成功
    人造血为能顺利地通过毛细血管的乳液,粒子直径小于0.1微米。人造血含有各种电解质和羟乙基淀粉,具载氧功能,有一定渗透压和PH值,无毒无菌。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空星夜 发表于 2007-6-10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电信
不按规矩出牌,该打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6-11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6月11日

    1770年——库克船长发现大堡礁
    1770年6月11日,英国探险家、航海家和制图学家詹姆斯·库克船长(Captain James Cook)发现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1768年詹姆斯·库克船长担任皇家海军太平洋考察队队长,乘坐促进号考察船第一次远征太平洋,以寻找当时盛传存在的神秘富饶的南方大陆。航行至南美洲南端完成社会群岛测绘后,因尚无人知晓南极洲的存在,考察队试探性南行不久即放弃,改西向搜索,直至新西兰,结束南方大陆寻找返航,因澳洲东海岸仍属未知,乃予以考察。1770年6月11日考察船在珊瑚礁海域搁浅,停留期间库克船长考察珊瑚礁群并为命名为“大堡礁”,同时在澳洲大陆发现大袋鼠(现名“库克袋鼠”)。
    大堡礁为世界最大珊瑚礁群,自15000多年前开始形成,纵向断续绵延于澳洲东北大陆架上,与海岸隔着13~240公里宽的水道。礁群沿昆士兰热带海岸北起托雷海峡,南至弗雷泽岛附近,总长2000多公里,宽度由北部不足2公里,向南展宽至150公里以上,由2900多个岛礁组成,总面积20.7万平方公里。低潮时礁体出露~8万平方公里,高潮时大部淹没只余600多岛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6-12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6月12日

    1979年——“蝉翼信天翁”号人力飞机飞越英吉利海峡
    1979年6月12日,美国工程师、滑翔机飞行员保罗·麦克里迪研制的“蝉翼信天翁”号人力飞机由自行车运动员布莱恩·艾伦操纵成功飞越英吉利海峡。
    人力飞行
    1936年德国海斯勒·维林吉制造第一架脚踏传动人力飞机,飞行持续时间40秒钟。
  1959年,英国皇家学会设立“克雷默”人力飞行奖,悬赏人力飞机在相距800米标杆之间完成8字形绕弯飞行。
    1961年英国人以自行车为主体制造“升攀号”人力飞机,飞行距离约50米。
1961年,英国桑普顿大学学生以自行车为主体制造“升攀号”人力飞机,翼展长24.4米,重58千克,纪录为飞行距离45.7米,高度1.52米。
    1972年,英国空军波特小组制造“木星”号人力飞机,直线飞行距离纪录1070米,持续时间1分47秒。
    1977年日本大学生人力飞机将距离记纪录提高到2094米。
    至此,人力飞机飞行高度在2~3米范围,而翼展大,绕标杆飞8字航线则机翼触地,仍无人夺标。
    1977年8月,美国滑翔机飞行员保罗·麦克里迪相仿鹰和秃鹫滞空行为制造“蝉翼秃鹰”号人力飞机。
    飞机为固定上单翼,重量32千克,翼展30米,机翼蒙皮为一层薄塑料膜。无尾翼,飞机转弯和俯仰都靠前部鸭式小翼操纵,驾驶员半仰卧姿态操纵,后置螺旋桨推进,以脚蹬链条方式传动。
    驾驶员为自行车运动员布莱恩·艾伦,体重62公斤,耐力测试可持续7分钟提供0.33千瓦动力。
  1977年8月23日早晨,布莱恩·艾伦操纵“蝉翼秃鹰”号人力飞机实现8字飞行。飞行时间7分28秒,高度超过3米,平均速度18千米/小时。因连续18年无人实现规定飞行,克雷默奖奖金累加达5万英镑,为艾伦和麦克里迪共同赢得。
    随后麦克里迪为飞越英吉利海峡研制“蝉翼信天翁”号人力飞机。
    飞机固定上单翼无尾结构,鸭式前翼,0.01毫米厚度超薄聚酯薄膜蒙皮,推进式塑料螺旋桨。机重25千克。翼展~30米,机身长~4米。动力装置为一套脚踏机构,塑料链条传动。骨架结构座舱安装自行车座垫,舱底纵置两小塑料轮为自行车式起落架。座舱外裹一层塑料薄膜整流罩。
  1979年6月13日,艾伦操纵“蝉翼信天翁”号人力飞机从英国起飞,沿英吉利海峡最窄处的35千米航线飞向法国。计划飞行时间不超过2小时。中途遭遇逆风,并座舱闷热及运动脱水,飞行~2.5小时后距法国海岸12千米,艾伦一侧腿部痉挛,飞行高度下降至几十厘米,几乎放弃努力而坠海。幸风停,可见海岸,终于坚持飞行,在法国海岸沙滩降落,创造人力飞机飞越英吉利海峡的纪录。全程飞行距离35.82千米,持续飞行时间2小时49分,平均飞行高度2~2.5米,平均飞行速度12.7千米/小时。
    后,美国“仿蝙蝠”固定翼人力飞机完成3分钟沿三角航线飞行1500米,固定翼人力飞行已经接近实用化。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vovoylx 发表于 2007-6-12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教育网/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教育网
有意义   继续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嘴的河马 发表于 2007-6-12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中移铁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6-13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6月13日

    1944年——V1导弹首次投入实战
    1944年6月13日,德军第155高炮团在法国北部埃斯丹Hesdin附近向英国发射第一枚Vergeltungswaffe 1型(1号复仇武器,简称V1,绰号“樱桃核”,英国称“狮蚁”)巡航导弹。
    V1巡航导弹是第一种飞航式的导弹,第一种采用冲压式发动机的导弹,第一种加装制导装置的导弹,第一种可空中发射的巡航导弹。第一种用于战略轰炸的导弹。
    20世纪20年代,德国开始火箭技术研究。
    1928年,德国保罗·施米特开始研究冲压式喷气发动机。
    1934年,德国施米特和G.马德林提出使用冲压发动机制造“飞行炸弹”的方案,1939年制造样机,因技术指标未达空军的要求及精度、成本问题而搁置。
    二战中德军在不列颠战役遭英国顽强抵抗,德国空军再提“飞行炸弹”方案以图报复。
    1942年6月,德国空军在波罗的海的乌采顿岛佩内明德试验场开始研制飞行炸弹,工程师勃列埃为项目技术领导。项目原称弗赛勒Fi103或FZG76飞弹,后又称“嗡嗡”弹(因飞行之声),最后命名V1导弹。
    V1中程巡航导弹总重2152千克。弹长7.9米,高度1.42米,翼展依不同型号为5.3米或4.87米。阿尔戈斯As 109—014型冲压式脉冲喷气发动机,568升80辛烷汽油推进剂,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钙助推剂。848千克触发引信战斗部,830千克阿马图高爆炸药。地面轮式发射架滑轨发射或轰炸机挂载空射。惯性陀螺自动驾驶仪制导,气动叶轮航程计数器控制俯冲攻击时机。地面发射起飞速度402千米/小时,空射最小速度320千米/小时,最大速度624~656千米/小时,最大高度3050米,巡航高度760米,射程240千米,增程型射程320千米,飞行时间~2小时。
    V1战史
    1944年6月4日,盟军“霸王行动”计划实施,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西线战场。6月6日,德军命令帕·德·加莱(Pas de Calais)地区第155高炮团于12日向伦敦发射导弹,实际13日开始实施导弹攻击。
    自6月13日开始攻击起,德军在7月份对英国进行不间断导弹攻击,所有导弹预定目标都是泰晤士河塔桥,至8月2日达到攻击最高密度,24小时内从38个发射架发射316枚V1导弹,约107枚落在伦敦市区,当天一枚导弹第一次命中塔桥目标。8月第三个星期,德军溃败开始大撤退。8月25日英军越过塞纳河挺进加莱地区摧毁V1导弹发射架。9月1日德军从法国北部发射最后一枚V1导弹,V1导弹的地面攻击最初阶段结束,累积发射8617枚。
    7月9日开始,的德国空军第三KG中队经改装的亨克尔He111s型轰炸机开始空射V1导弹攻击伦敦、南开普顿和格罗斯特,命中精度低于地面发射。9月初盟军夺取荷兰和法国机场,德军第三KG中队回撤以德国北部机场为基地作战。1944年秋空射V1导弹的轰炸机增加到90架,但燃油短缺,作战范围受限。12月24日德国空军“马尔塔”Martha行动空袭曼彻斯特,约50架轰炸机在北海空射V1导弹,命中率低,但威慑作用强,迫使英军重新部署高炮部队。1945年1月14日,德军第三KG中队由于航空燃油短缺停止作战。1945年3月,德军增程型V1导弹投入实战,导弹增大燃料箱减轻战斗部,采用比金属弹翼轻22.7千克的木制弹翼,最大射程354千米,从荷兰发射基地攻击伦敦。此阶段导弹进攻从3月3日至3月底,共发射275枚。1945年3月28日,伦敦市最后一次被V1导弹击中。
    德军共向英国发射约一万枚V1导弹,其中约85%从地面发射;共7488枚飞越英国海岸或被英方发现;共3957枚到达目标前被击落;共3531枚突破防御;共2419枚命中伦敦;约30枚命中南开普顿和朴次茅斯;1枚击中曼彻斯特。总计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地面发射导弹飞到目标区域,空射导弹约十分之一。V1导弹共造成6184人死亡,17981人重伤;平均每发射5枚造成3人死亡。
    1944年9月,速度更快突防能力更强的第一种弹道导弹V2投入实战,取代了V1。

    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正式运转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6-14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6月14日

    1919年——首次横越大西洋连续飞行成功
    1919年6月14日,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约翰·阿尔科克(John Alcock)和领航员亚瑟·布朗(Arthur Brown)驾驶双引擎“维梅”双翼机首次不着陆飞越北大西洋。
    20世纪初,飞机活塞发动机技术未完善,连续长时间工作可靠性不高,尚难支持远程飞行。
    1919年6月14日,受伦敦《每日邮报》赞助,英国飞行员阿尔科克和领航员布朗驾驶“威克斯-威米”双引擎双翼机进行远程冒险飞行。飞机引擎功率2×350马力,携带3200升汽油。
    机组从北美洲东岸纽芬兰圣约翰起飞,旋即无线电故障,并遇浓雾,飞行高度平均~400米,飞行时间16小时,在欧洲爱尔兰克里夫顿迫降,成功首次连续飞行横渡大西洋。

    1983年——“先驱者10号”飞出太阳系
    1983年6月13日“先驱者10号”探测器越过海王星轨道,航向金牛座毕宿五,成为第一颗飞出太阳系的人造天体。
    “先驱者10号”行星际探测器由美国国家航空与宇宙飞行局(NASA)研制。重258.5千克。携带2.7米直径抛物面天线、太阳能电池、11台Pu238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源、地球名片等。设计寿命22个月。
    1972年3月3日“先驱者10号”发射升空,由美国航宇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监控。
    1973年12月首次穿越小行星带到达木星附近探测,发现木星磁层的巨大磁尾;发现木星磁场的强烈辐射;发回首批木星及其大红斑近距照片;首次发现木星由液体和气体组成,有地球数十倍于地球的磁场和巨大的辐射带,有光环。掠过木星后不久达到第三宇宙速度。
    1979年首次探测土星。
    1983年6月13日越过海王星轨道,因冥王星轨道偏椭圆,近期在海王星轨道内,故“先驱者10号”已超越太阳系边际,此时相对太阳速度49198千米/小时,距太阳~45亿3千万千米。
    后保持与地面联系,转探测太阳系外空间,过程中首次探测到太阳风和太阳磁场一些特性及影响。
    1993年距离太阳达约60天文单位,探测发现仍处太阳风影响范围。而此前科学界推测的太阳大气边界位于木星或冥王星轨道区,由此推测太阳风势力范围可能直至距太阳约100天文单位处。
    1997年初,“先驱者10号”距地球96.6亿千米,相对太阳速度~4.8万千米/小时。探测器上只剩1台同位素热电源工作,无线电信号回传用时达9小时且过于微弱,射电望远镜已难从背景噪声中予以分辨,无法进行常规跟踪。
    2003年1月22日,地面与“先驱者10号”进行最后一次成功联络,收到清晰回应信号。探测器距地122亿千米,信号回传用时11小时20分。至2月7日,地面最后一次试探联系“先驱者10号”,反馈信号同前几次联络一样微弱,没用任何价值,探测器终于失去联系,至此已连续工作31年。
    1997年3月31日,美国宇航局宣布探测器退役,先驱者计划正式终止。
    附: 地球名片
    “先驱者10号”及1973年4月5日发射的“先驱者”11号探测器各携一块用于探索地外文明进行联系的镀金铝牌,标记内容包括:左半部图案表示地球人认识的物理学和天文学,最上方两个圆圈表示地球第一号元素氢的分子结构;放射线表示14个快速旋转脉冲星位置;右半部裸体男女人像代表地球人类,男人举右手表示向球外智慧生命致意,人像背景为“先驱者”探测器外形图;下部1个大圆代表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位置、10个圆表示太阳系主要组成,左最大为太阳,左起第4地球,和地球相连的曲线表示探测器飞行轨迹。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6-15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6月15日

    1989年——龙羊峡水电站发电供电系统竣工
    1989年6月15日,黄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龙羊峡水电站发电供电系统竣工。龙羊峡水电站大坝高178米,装机总容量128万千瓦。

    1877年——上海有线电报局建成开始发报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6-15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6月16日 历史上的明天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
    1903年6月16日亨利·福特(1863~1967)在美国密执安州底特律成立成立福特汽车公司,自任副经理兼总工程师,拥有公司1/4股票,主要工作设计汽车。公司主要合股人詹姆斯一库任斯和道奇兄弟。
    1893年亨利·福特1893年制造第一辆汽车,此后多次改进,使汽车从富人享用的奢侈手工制品变为大众化交通工具。他发明且后被大规模使用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彻底改变了汽车工业发展方向。
    1903年6月16日,福特汽车公司成立,是汽车发展史的转折点。同年,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第一辆福特A型轿车,时速可达能以30千米,引起大众的兴趣,获得底待律商人的大笔启动资金支持。
    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投产绰号“小廉价”的著名的福特T型轿车,售价850美元,率先进入平民阶层,迅速打开大众汽车市场,同时标志着运输史超越了马车时代,更在各领域促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飞跃,引发了全球范围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

    1983年欧洲“阿丽亚娜”火箭发射成功
    1983年6月16日,由联邦德国、法国等西欧八国联合研制的“阿丽亚娜”火箭发射成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6-15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6月17日 历史上的后天

    1528年——《明伦大典》修成
    1528年6月17日(明世宗嘉靖七年六月辛丑),中国明朝《明伦大典》修成,明世宗朱厚熄亲为之序,宣示史馆,刊布天下。
    明代中期大礼议为政治史一个重大事件,明嘉靖帝利用之张扬皇权;嘉靖七年六月,明世宗令修《明伦大典》将之成文,以巩固礼议成果,中国封建制度逐渐发展到巅峰阶段。

    1967年——中国首次成功爆炸氢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使用“轰六”飞机成功空炸第一颗氢弹,当量百万吨级TNT。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6-18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6月18日

    1964年——跨太平洋海底电缆电话开通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6-19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6月19日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禁止奴隶制法律

    1978年——加菲猫诞生
    1978年6月19日首部加菲猫漫画见报。
    20世纪80年代,美国动物漫画多以狗为主角,漫画家吉姆·戴维斯以脾气特坏愤世嫉俗的大个子祖父詹姆士·加菲·戴维斯为性格原型,创作一只人性化的、不走宠物可爱风格路线的肥猫,贪吃懒惰,不拘礼节,顽皮捣蛋,屡有一些人们在世俗舆论约束下想说不能、想做没法的行为。
    1978年6月19日,漫画作品由联合通讯社在41家报纸的周日专栏首次刊登。至今加菲猫漫画书累积销量超过1000万册,全球读者近3000万。1982年开始播放加菲猫电视动画,2004年开始出现加菲猫电影作品。

    1997年——中国研制成功银河-Ⅲ巨型计算机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6-20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6月20日

    1923年——中国首次爱情大讨论结束
    1923年6月20日,北大哲学系教授张竞生在《晨报副刊》发表《答复“爱情定则的讨论”》。
    中国封建社会历时数千年,封建礼教对个人爱情和婚姻的约束发展至明清时期已逾加强烈。随着封建制度在辛亥革命中开始分崩离析,其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初显颓势,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的问题,对封建节烈观进行猛烈的批判,推动了中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此社会重大变革的历史背景,促成了20世纪初中国近现代伦理史上首次较系统的爱情问题大讨论。
    1923年初起事端。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谭熙鸿丧偶,后与妻妹陈淑君联姻,而陈氏前与广东沈原培有口头婚约。沈闻,赴京,著文于报造势,斥谭无行,斥陈负义。时,舆论多不齿陈之变心,而尤恶谭之夺爱。
    谭之留法同学,中国性教育先驱之一,北大哲学系教授张竞生,辛亥后赴欧,受西学之社会学、性学、优生优育思想等影响,1920年返粤,于广东省立金山中学初试变革,招女生倡游泳促节制生育等等,然社会生活中封建观念仍固,且张以哲学根基,为近代形而上学知识型之仿西方运动,终败。后至京入北大,至逢谭陈沈事端,挺谭陈,4月19日,于《晨报副刊》发表《爱情的定则与陈淑君女士事的研究》为辩,以论爱情婚姻观点,提出爱情四项定则:
  1、爱情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包括感情、人格、状貌、才能、名誉、财产等项。条件愈完全,爱情愈浓厚。
  2、爱情是可比较的。爱情既是有条件的,所以同时就是可比较的东西。以组合爱情条件的多少和浓薄作为择偶标准,是人类心理中的必然定则。
  3、爱情是可以变迁的。有比较自然有选择,有选择自然希望善益求善,所以爱情是变迁的,不是凝固不变的。由订婚至解约,成夫妻至离异,用可变迁的原则衡量实在是很正当的事情。
  4、夫妻为朋友的一种。夫妻的关系与朋友的交好有相似的性质,不同之处是夫妻比密切的朋友更加密切,所以夫妻的爱情应比浓厚的友情更加浓厚,夫妻若无浓厚的爱情,就不免于离散。
    文出,编者请读者讨论,望获支持,引发首次爱情观公开大讨论。意外,函稿60余,近全异议(编者谓“大半主张旧道德”),认为:
     1、爱情至高无尚,不容掺入其他条件;
     2、婚后的爱情不容比较;
     3、爱情应更具永续性;
     4、“夫妻为朋友之一种”不成立;
    并或有主张终止讨论,因为“中国没有讨论的资格”。
    近暑假,张欲旅行,而爱情问题讨论未毕,无法成行。张望速止,晨报促其就读者问题总答复。张乃著万言长文,分二次刊于《晨报副刊》。
    答辩中,张再次强调爱情在婚前婚后均可“比较”和“变迁”。
    文中,首先反驳“爱情是神秘的、无条件的”观点——称爱情并不神秘,而是有些人把它视为神秘。爱情与条件不能分离,无条件即无爱情。反对“爱情有条件”定则者,却承认“爱情是各种感情结合而成”,无异于肯定感情是构成爱情的第一个条件。
    关于“名誉、状貌、财产”可不可以列入爱情的条件——称,其所谓“名誉”,即功业、道德、文章的总名,当然是组合美满无缺爱情的不可少的条件。状貌一项,与爱情关系亦大。美貌,即是美的一种。倘若别的条件都具备,能再加有状貌的条件,爱情当然更为美满。至于财产,不独与爱情有关系,而且从广义说,它是“生命之源,一切之始”。有人格的人,能用财产去发展他的最广大的人格;有感情的人,能用财产去扩张他的无限的感情;有才能的人,能用财产去增进他的更高深的才能。若所爱之人,除财而外,若有感情、人格、才能、名誉、状貌诸条件,难道可以说是为利欲所动吗?
     关于爱情比较和变迁的原则是否适用于婚后——答复肯定。所谓比较和变迁,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夫妻之外再去寻找第三者。已成夫妻的人,了解了爱情变迁的定则,应该竭力向上,使爱情日日进化,这对于世道人心与移风易俗有极大的裨益,决不是诱人为恶。
    关于“夫妻为朋友的一种”——称,此定则中所谓朋友,是泛指,是广义的朋友;但夫妻不是普通朋友,正如同说马是兽类的一种,而跟同是兽类的“牛”并不相同。
    等等......
     张答辩后,《晨报副刊》又刊登三封有关来信,讨论遂于6月终止。
    后记: 张生品行甚受人诟病——风流韵事颇多,且离异后张发文公开咒责其前妻,全无讨论爱情定则之度界,示伪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6-21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6月21日

    1990年——伊朗发生大地震
    1990年6月21日凌晨伊朗西北部吉兰(Gilan)和赞詹(Zanjan)两省邻近里海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德黑兰大学地球物理所测定震级里氏7.3级,重灾区之吉兰省鲁德巴尔镇,几乎所有的建筑物倒塌,大部分居民遇难。 据《德黑兰时报》24日报道,死亡近5万人,受伤近20万,50万人无家可归。损失主缘建筑抗震性能差,及救援能力不足。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7 04:46 , Processed in 0.06639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