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每天回顾一点点]

[复制链接]
samjieshao 发表于 2007-7-26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牢记历史!!!!!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huangyw888 发表于 2007-7-26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潍坊 联通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7-27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7月27日

    1921年——成功分离胰岛素
    1921年7月27日加拿大医生弗雷德里克·G·班廷与合作者查尔斯·贝斯特从狗的胰腺分离出一种可消除糖尿病致命症状的物质,多伦多大学博士约翰·麦克劳德命其名为胰岛素。

    1972年——F-15原型机首次试飞
    1972年7月27日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F-15战斗机原型机YF-15A(71-0280,代号F-1)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首次试飞。
    背景
    二战期间军界有“空战无用论”观点,认为随速度提高及可用过载增大,将使先进战斗机不能进行空战机动。但不列颠空战证明机动技巧仍极必要,于是此观点消失。
    二战后美国政府和军方对战争态度大转,认为未来战争必核大战,由此大调军事理论与军事资源,战略空军任主力,战术空军沦其帮手,五角大楼设想之核战方式为轰炸机夺取制空权,以核弹毁敌一切于地面,传统空战机动过时,代以拦截。飞机设计思想乃大变,强调核武器投射和防空截击能力。战斗机要求具超音速能力、先进传感器、导弹武器及必要的超音速机动空战能力。不久朝鲜战争,美国空军中多镖,飞行员羡米格-15垂直性能,且诟病己机重型化多用途化所致机动性下降。而美国军方故略此苦,认为仅属战争规则之偶例,后不再演类似规模与战斗背景也,不改,虽洛克希德对飞行员胃口制F-104“星”空中优势战斗机,不喜之,旋退役。
    但自朝鲜战争后美国所涉冲突,几全属类似之有限规模夺取有限胜利的局部战争,尤为越南战争,使美国空军大尝其战略发展苦果——随着全面介入,又政治所限,战于大异设想环境。空军被迫以重型战斗轰炸机与北越老式米格战斗机格斗,拦截和核武器投射能力无可施行;兼空空导弹无法适应潮湿气候频发故障,及导弹致胜论使现役战斗机多无航炮,造成近战格斗常不能击落目标;导弹技术水平和战场环境也使敌我识别困难,多起误伤,为免再伤己方和国际无武装飞机,附加目视识别原则,使第二代战斗机技术优势几丧尽;更因自朝鲜战争后不久取消空战训练课程,飞行员多缺此能力,战损高也;后应急加装航炮吊舱,射击精度差且影响机动性,再对新服役主力机型F-4E安装内置式固定航炮,效果有改善,但因设计非专用空战战斗机,远不达完美,造成可用空中优势战斗机空白。
    F-X计划与战斗机黑手党
  1965年4月美国空军开始实验战斗机计划(F-X),邀8家厂商投标,所提方案仍未思痛,继续沿用自50年代发展的截击/轰炸机设计概念,成“超级百系列战斗机”,计划F-X起飞重量约27吨,加力推重比0.75,最大速度M2.7,与一线部队所需空中优势战斗机无关。按此多用途概念设计的百系列战斗机多属战斗轰炸机,如F-105雷神等,与轻巧敏捷米格机型缠斗总力不可出。
    正此时,美国空军内部自发组织50年代前战斗机学校毕业飞行员为半地下非官方团队研究空军战斗机未来发展趋势,此即后冠名之“战斗机黑手党”也。
    战斗机黑手党主力4人——组织者空军参谋部计划总监阿瑟·C·阿甘少将(二战飞行员);私人顾问查尔斯·麦尔斯(前试飞员);约翰·伯伊德少校(曾任战术教官,悉空战,创“能量机动理论”深远影响第三代及其后战斗机发展);埃文斯特·瑞齐奥尼上校(力挺空中优势战斗机)。
    战斗机黑手党据调研撰写现代战斗机设计报告,提出迥异于主流的设计概念:战斗机不管截击轰炸,唯一任务是与敌机空战,夺取绝对制空权。为此再提朝鲜战争前战斗机要求,含良好视界、优越机动性能、可靠的近距武器(包括航炮),均为近距空战必需条件;并据当时航空科技水平,增加要求满足超视距空战。美国空军内部多因越南空战情况欠佳而感飞机设计思想不对路,故不干涉之,战斗机黑手党得以动弹,兼成员多处要位,并以职权影响研制方向也。
    1965年5月,阿瑟·C·阿甘携着研究报告会空军参谋长约翰·P·麦克唐纳将军,说服其支持战斗机黑手党之未来空中优势战斗机;1966年美国空军畏F-X方案过不了国会答辩之关,虽厌约翰·伯伊德,但望借其能量机动理论大利战斗机设计改进之吹,乃调其至空军装备发展参谋战术分部,此处负责发展演进空军装备计划,及为重大装备项目提供意见,反使战斗机黑手党趁机影响F-X方案。约翰·伯伊德触F-X初步方案,即反对,国防部、空军高层与战斗机黑手党纷争起也。正不可休,细作探得苏联在研M3级战斗机(后知之米格-25也),然探未深,错估苏联航空技术水平,误拟为轻型大推重比高速高机动恐怖无敌之威胁,顿显西方战斗机颓势,畏,战斗机黑手党设计思想被采纳了也,为两厢妥协,不全采,保留高速拦截能力要求。
    1967年6月美国空军第二次招标,F-X概念由原战术支援飞机之属剧改为高性能制空战斗机,以应对被模糊情报神化的苏联米格-25,夺取并保持制空权。
    F-15构型
    1966年4月美国空军指定三家公司参与F-X计划竞争——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北美·洛克韦尔、费尔柴尔德·共和。
    F-X计划期间,NASA作为技术发展研究先行者,也进行相关战斗机构型研究,主在兰利研究中心进行。共提出4个方案——LFAX-4(可变翼方案),LFAX-8(LFAX-4的固定翼方案,已有F-15部分特征),LFAX-9(双发上单翼方案)和LFAX-10(和苏联米格-25外形相似方案)。
    1968年,因国防部研究工程局总监约翰.佛斯特博士主任认为NASA方案使F-15先进技术的应用更具体化,且可作为厂家方案技术上限,以及NASA及其解决问题的专业意见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小F-15发展风险问题,美国国防部要求NASA参与F-15发展计划。
    后NASA方案被深入研究。LFAX-4方案被格鲁门公司作基础演变为海军F-14“雄猫”战斗机。LFAX-8方案被麦·道公司作基础,已部分F-15特征——缩短动力组件长度以减重;发动机安装位置前移以利平衡;发动机采用水平调节斜板进气道改善大迎角进气效果;平尾安于后伸尾撑提高安定性和控制能力;优化设计发动机间距和整流罩减小亚音速巡航阻力;因空军更强调高亚音速机动性,麦·道修改原方案,机翼采用前缘锥形扭转设计,并为安装大型雷达天线采用大型机头整流罩(NASA方案机头整流罩太小),不顾NASA关于增大超音速阻力的警告。
    F-X机翼构型原未确定。1968年约翰·伯伊德参加国会答辩,知海军方面确定研制可变翼F-14(时海军空军抢夺预算经费,且F-14项目甚强悍,故海军以狂挺之国会议员Tom为名呼其“Tom's cat”,意译化为凶悍之公的猫了,此猫虽可变后掠翼结构等因素致维护费用问题被踩尾巴,但空战性能优异,传闻强至可扁F-15,以致空军切齿妒恨),害怕同作可变翼将使国会以节省之由要求空军采购海军F-14,答询时乃未商擅拍板F-X采用固定翼,救了F-X之命,也确定了机翼构型。
    由于战斗机黑手党介入,及以能量机动理论作设计指导,使F-15发展方向正确,成就后来的优良机动性。
    1969年9月30日美国空军发布F-X方案需求(RFP),指出新型战斗机应具低翼载、高推重比,在M0.9附近具良好机动性能;装备脉冲多普勒雷达,具下视下射能力;足够的转场航程,可无需空中加油自行部署到欧洲;最大马赫数M2.5(此要求实际只在理论上达到过:困于代价高昂及复杂性,F-X/F-15挂弹最大M数被限在M1.78);单座;最大空战起飞重量不超18,144公斤;及其它和疲劳寿命、维护性、可视性、自启动能力等相关要求。10月24日F-X定名ZF-15A。到12月30日F-15系统计划办公室(SPO)收到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北美·洛克韦尔和费尔柴尔德·共和三家公司投标方案,标价均为1,540万美元。三种方案差异不显著,只是北美和费尔柴尔德方案均采用单垂尾。其中麦·道构型在设计中经风洞测试曾被NASA建议去掉计划的腹鳍、加高垂尾、喷管整流设计、平尾加装锯齿、主翼尖斜切,于是其原型机无腹鳍,但后两项改进直到生产型才应用。
    1969年12月23日,美国空军系统司令部(AFSC)宣布麦克唐纳·道格拉斯方案获胜。
    1970年1月1日麦·道作为主承包商开始全尺寸研制,并利用该公司F-4“鬼怪”战斗机研发成果。
    1971月4月8日F-15评审完成。
    19726月26日第一架原型机YF-15A在圣路易斯工厂下线。
    1972年7月27日,麦·道首席试飞员欧文·L·保罗斯驾驶YF-15 F-1号机首次试飞。
    遥控模型高风险科目试飞
    F-15研发时期CFD(计算流体力学)尚未出现。1971年4月空军部长助理格兰特·汉森(负责研究发展)签发备忘录,提及空军当年因失速和尾旋损失不少飞机,认为相关研究未跟上。后NASA德莱登研究中心开始研究以缩比模型进行相关试飞的可行性。1971年10月,3/8比例F-15遥控研究机(RPRV)项目被批准。RPRV为铝、木、玻璃纤维混合结构,重1,099公斤,价格25万美元,远低于原型机价格(680万美元),试飞风险和效果优于有人驾驶飞机。1973年10月12日F-15 RPRV由NASA所属NB-52母机投放首次试飞,以直升机空中回收。后改由飞行员遥控以滑橇水平着陆。至1975年RPRV共试飞27次,试飞迎角范围20~53°,克服全尺寸原型机试飞几乎不可为的高风险困难,使NASA得以对F-15大迎角飞行特性的数学模型进行检测。试飞结果显示F-15具有较好抗尾旋能力。在人为故意操纵下RPRV也可进入尾旋,可进一步获取F-15尾旋特性。后试验范围扩大,试飞迎角达70~88°。至1981年6月RPRV共53次试飞。后期RPRV进行多项改装以试验改装措施对提高飞机抗尾旋能力的效果。这些措施虽未应用于F-15,但RPRV项目所获高质量尾旋数据对此后美国战斗机研制的参考价值甚大。
    1974年11月F-15A战斗机开始服役。
    F-15战斗机已发展多种改型。美国空军现役主为F-15C(A型基础改进的单座制空战斗型)主力制空战斗机约300架、F-15D(C型双座教练型)约50架、F-15E(双座全天候战斗轰炸型。F-111后继机)224架。外贸机型若干。研究试验用机型若干。

[ 本帖最后由 千眼观音 于 2007-8-1 16:20 编辑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7-27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7月28日 历史上的明天[按: 故意提前发布,以示宁先闻勿后论之意]

    1976年——中国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发生地震。震中唐山路南区吉祥路,震级7.8级,震源深度12公里,震中烈度
11度。因凌晨发震、极震区于人口密集城市、浅源、震级大,地震直接间接损失巨大,有感范围200多万平方公里,地震破坏范围约21万平方公里,严重破坏范围3万多平方公里,报道地震致死亡24.2万余,重伤16.4万余。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7-29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7月29日

    1836年——法国巴黎凯旋门建成
    1836年7月29日,法国巴黎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建成。为欧洲最大凯旋门。
    凯旋门建筑始于古罗马,作为战争胜利纪念标志,后在欧洲各国沿袭。建筑多于城市主要街道或广场处。石筑,门楼状,若干拱券门洞,浮雕以耀军功。欧洲现存百余,法国巴黎存若干,此指者,于香榭丽舍大街戴高乐广场中央惯谓之雄狮凯旋门也。
    1806年2月12日,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令建凯旋门,以耀1805年奥斯特利茨战役击败奥俄联军之功。著名建筑师夏尔格兰(Chalgrin)、汝斯特( Joust)、布鲁艾( Blouet)及雕塑师科特 (Cortot),瑞德(Rude)、艾戴克斯(Etex)和帕雷第耶(Pradier)等参与设计建造。1806年8月动工,因政局和战争影响,工程断续,至1836年7月29日终建成。
    巴黎凯旋门位巴黎市中心夏尔·戴高乐广场(亦称星形广场)中央,高48.8米,宽44.5米,厚22米,三拱四足,中心拱门宽14.6米。四面皆门。门楣花饰浮雕。
    门内111块浮雕纪拿破仑百余胜仗并勒记其所率558员战将之名,阵亡者名下划线以示;外作1792~1815年法国战史巨雕,其中面香舍丽榭田园大街之右侧石柱,刻雕刻家吕德设计雕塑之“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le Départ des Volontaires,此即《马赛曲》La Marseillaise浮雕,又作让-皮埃尔·科特所雕“拿破仑凯旋”(Le Triomphe de Napoléon),乃为世界美术史不朽杰作;
面万军林荫大道之门楣昂图瓦纳·艾戴克斯塑以“共和国”La République(亦称“抵抗运动”La résistance)与“和平之歌”La Paix。凡此巨雕之上,为平面浮雕六,分述拿破仑时期法国历史要事——奥斯特利茨(Austerlitz)战役、马赫索(Marceau)将军葬礼、攻占阿莱克桑德里(Alexandrie)、热玛卑斯(Jemmapes)战役、强渡阿赫高乐(Arcole)大桥及阿布奇(Aboukir)战役。门楣并刻有由拿破仑·波拿巴指挥所有大型战役及法国革命战争之名。
拱门砌石梯273级可登(亦设电梯以升),上之,首站为一小型历史博物馆,陈凯旋门建筑史图片文献,并示拿破仑生平及其部将名;另二间电影放映室,英法双语解说,专映巴黎历史变迁资料片;又上,至凯旋门顶平台,得以观胜,目力所至巴黎圣母院、协和广场卢克索方尖碑、埃菲尔铁塔、圣心教堂,俯瞰门周环形大街十二林荫大道辐条远展,成星射之芒,乃得谓之“星门”也。
    巴黎凯旋门之铸魂
  1840年12月法国七月王朝儒安维尔亲王率舰至圣赫勒拿岛Saint Helene接迎拿破仑·波拿巴遗体返国,巴黎90万众行葬礼,仪仗护送其穿越凯旋门重葬于巴黎老残军人退休院园顶大堂。
  1885年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逝,法国民众行其国葬,5月22日停灵凯旋门下一夜,再葬先贤祠Pantheon。
  1919年7月14日一战法国军人列队穿凯旋门庆祝胜利。
    1920年11月凯旋门下建无名烈士墓。11月11日安葬此战阵亡之法国无名战士一名,代表一战中法国150万死难官兵。
    1923年无名烈士墓旁燃一火焰,以念所有为国捐躯之法国士兵。从此,火焰每晚18时30分点燃,经夜不熄。每年11月11日成一战停战纪念日,纪念1918年法国从德国收回阿尔萨斯Alsace和洛林La Loraine地区。
    巴黎凯旋门已由拿破仑帝国军功标志演为法国纪念性建筑及爱国主义标志,亦为法国国庆游行出发点。

[ 本帖最后由 千眼观音 于 2007-8-1 16:15 编辑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7-30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7月30日

    1972年——马王堆墓葬出土
    1972年7月30日新华社报道,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一座西汉早期墓葬,涉汉初期历史、文化、手工业、工农业及医药、防腐等研究领域。世为之震,乃中国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马王堆汉墓位长沙东郊,距市中心4公里,马鞍形,封土堆高10余米,直径30余米,经1972年~1974年考古发掘证实为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家族墓地,分一、二、三号墓。查知一号墓主辛追,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之妻;二号墓主利苍,秦末从刘邦,汉初功拜长沙国丞相,惠帝封第一代箓侯。三号墓主未详,争议中。
    一号墓椁、棺各三层以殓,椁周及上填木炭厚一尺,外包白膏泥厚二三尺厚,内出约50岁龄女尸一具,此即辛追是也,自葬至今2100余年,身裹20重丝绸衣物,半身浸于泛红溶液,形完肌润脏器无损,部分关节可活动,皮下结缔组织尚存弹性,股动脉色几似新尸,食道与胃尤存甜瓜子数枚;行注防腐剂时皮、肉、血管等软组织随之所至而充鼓,后通微血管扩散;病理学考之,其生时患多病种,疑猝死于胆绞痛致冠心病发作。墓葬另出绢、绮、罗、纱、锦等名贵纺织品多件,其一素纱禅衣,织造堪夺天工,长1.28米,重49克,轻若烟雾,薄如蝉翼。
    二号墓出大量彩俑、兵器,另有地形图一,绘制技术及位置标识与大类现代。
    三号墓出大批帛书凡28种约10余万字,涉古代哲学、历史及科学技术多方面,是为罕有历史文献资料。
    文物全展于中国湖南省博物馆,并一号墓主辛追之华年复原像。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7-31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7月31日

    1989年——中国山西永济出土黄河铁牛
    1989年7月31日,山西永济县城12公里处古蒲州城遗址黄河故道出土4尊铁牛,谓之黄河铁牛、唐代铁牛、开元铁牛,各尊重量不一,于20余吨至40余吨之间,高约1.9米,长约3米,宽约1.3米。
    黄河著名古渡口蒲津渡,位山西永济西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隔遥对陕西朝邑县,是为秦晋间之要津。
    公元前541年(鲁昭公元年)始建蒲津渡牵拉浮桥,横跨黄河,以通往来。
    公元724年(唐开元十二年)蒲津渡浮桥修建加固,两岸各铸铁牛4尊、铁山4座、铁人4名、七星铁柱36根等;铁牛腹连铁板锚柱,柱入地丈余,为浮桥之地锚。此铸,耗铁估近300吨,为开元间唐朝年产铁量1/4。
    后蒲津渡历为所用,至金元间浮桥毁于战,唯遗其锚固之铁于岸尔。有明之时,蒲州数为水患,断铁索。后黄河河道东移,铁牛渐没于水,20世纪40年代河临蒲州西城墙时,枯水之季犹可凫探其角,有抵船腹之事。50年代后三门峡建库蓄洪,河床淤积,并河道之西迁,至70年代埋于水下河滩2米有余矣。
    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作蒲津渡探考,寻其迹,1989年发现,出之。此时,蒲津渡遗址埋于地下6、7米矣。

[ 本帖最后由 千眼观音 于 2007-8-1 16:14 编辑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8-1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8月1日

    1974年——中国“长征一号”核潜艇开始服役

[ 本帖最后由 千眼观音 于 2007-8-1 16:06 编辑 ]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samjieshao 发表于 2007-8-1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福田区 电信
牢记历史!!!!!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8-2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8月2日

    1917年——舰载机首次着舰试验成功
    1917年8月2日,英国皇家海军航空队邓宁少校驾驶“幼犬”式战斗机在“暴怒”号飞机母舰上成功降落。
    海军航空技术发展初期,军舰结构功能未作足够的适应性调整,只作为运输或起飞平台,飞机吊放海面起飞或于舰上以滑轨起飞,飞机降落海面后再行捞取回收,或飞机必须返回陆地机场降落,造成飞机使用效率低、飞机性能设计受限,用途基本属于侦察或战斗机一次性战术出动,对海战影响甚微。
    一战中随着陆基飞机参战规模扩大和对战局影响的增加,刺激了海军对飞机的需求,海军航空技术大变革开始。
    1917年3月,英国海军将在建“暴怒”号巡洋舰改建为飞机母舰,舰体的前半部拆除主炮而加装飞行甲板,长69.5米,铺设木制跑道,航速31.5节,搭载10架飞机,含“幼犬”式战斗机6架、“肖特184”式水上飞机4架,进化为功能不全的航空母舰老祖,后段原设计的塔式桅杆和烟囱使飞机只可起不可落。但此非全通飞行甲板观之似乎已足够理论上的降落滑行距离了,有险可冒者,人必踏其雷池也。
    1917年8月2日,英国皇家海军航空队邓宁少校驾驶“幼犬”式战斗机进行舰载机着舰试验,“暴怒”号飞机母舰全速直航以减小相对速度,因不可沿舰体中线直线降落,战斗机凭高难度动作于侧面同向低速飞行追上并渐近,侧滑触甲板着陆,成功。例胜。数日后再试,失误,战斗机翻出坠海,邓宁身死。
    后,明确不能单靠人的技术应付装备本身重大设计缺陷,而应将平台结构大改为常规飞机安全起降专用。
    1917年~1918年,“暴怒”号大改装,拆除后主炮和后桅,舰体后段加装飞行甲板,长86.6米。舰体中部仍有上层建筑,前后甲板分作起降作业。勉强可行而已,舰体中部舰桥桅杆与烟囱造成湍流,飞机着舰操作甚难,及缺乏着舰失误直冲加速复飞的避险条件。
    1917年~1918年英国海军将在建“卡吉林”号客轮改建为“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拆除原所有烟囱,作从主甲板下向舰尾水平排烟道,清除起降最大障碍,乃首次采用平原型直通飞行甲板,成现代航母之先。
    1918年9月“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服役,但未出马一战已休,没有表现战斗力。
    附: 至二战,直通飞行甲板航空母舰以基本完善的飞机起降功能,借手舰载机的武器平台,行高度机动、高出动频率、远程侦察预警、快速远程投放弹药、高强度持续火力等战争史上革命性的技术兵器优势,终结了巨舰炮战时代,成为主力制海舰种,但还有甲板功能不完善的飞机不能同时起降作业问题,出现了批发接收飞机期间及接收时机决策引起的巨大防御漏洞,使若干重大战役中航空母舰为之倒了大霉,竟成影响战争进程的重要“偶然”因素,正所谓何处会错其必出错也。
    后,航空母舰出现斜角飞行甲板结构,降落作业区甲板跑道不与舰体中线平行,斜向降落,失误可顺势斜向加速复飞而出,终于彻底不和起飞甲板区瓜葛矣。
    总之航空母舰结构发展史与飞机着舰问题关系密不可分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hangqnick 发表于 2007-8-2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门头沟区 联通
真够有耐心的:: 顶一下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8-3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8月3日

    1968年——中国湖北发现“建始人”遗迹
    1968年8月3日,中国湖北建始县巨猿洞发现巨猿牙齿化石。后同一化石埋藏点发现建始人牙齿化石及古人类活动遗迹。事涉人类起源之争,为古人类学重大发现。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以供销社形式购销古生物化石,名“龙骨”、“龙齿”等,作中药之剂。湖北省建始县起挖掘“龙骨”之风,多产于巨猿洞。
    196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野外科考队至湖北,于巴东县中药材收购部所购选获巨猿牙齿化石200余枚,寻源,查其其产自建始县巨猿洞。
    巨猿洞位“巫山人”龙骨坡遗址东南约80公里湖北省建始县高坪镇窑场湾现万(州)宜(昌)铁路近侧之小山包,海拔750米,石灰岩质,洞长120米,东西两孔穿山,内管状曲折,支洞10,深浅不等。
    1969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教授裴文中等考察巨猿洞。
    1970年巨猿洞正式发掘。发现巨猿牙齿化石等哺乳动物化石一批;另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2枚,与印尼爪哇魁人对比研究,确认牙齿属早期直立人,为中国首个巨猿与直立人共生化石点。
    1998年中国国家科委、国家科学技术基金委员会及中科院决定重点发掘巨猿洞,委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地质大学、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等联合。
  1999年~2000年,联合发掘队于巨猿洞清理堆积2500立方米,出古人类牙齿化石2枚、发现石器、石制品和、骨器及哺乳动物化石一批。
  2000年11月中科院古人类、旧石器、哺乳动物等方面成果鉴定委员会审定巨猿洞发掘成果,确认所发现3枚古人类牙齿化石为人属早期成员;2002年12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课题组正式命名“建始人”。
    至此,巨猿洞共作考古发掘9次。
    2005年9月~11月因万宜铁路修筑,湖北省考古所副教授李文森率队,对遗址及附近杨家坡洞、岩湾洞、猪头包化石点等30处洞穴再行考古发掘,出古人类牙齿化石3枚。
    巨猿洞遗址共出土早期古人牙齿5枚、石制品632件、骨制品65件、巨猿等共生哺乳动物35科70属87种(含大哺乳动物30余种属,小哺乳动物50余种属)。古地磁法测定“建始人”生存于距今195万~215万年时间段,几同于“巫山人”,为长江三峡地区古人类活动实证,支持中国人类连续进化学说,佐证人类起源多元学说。
    人类起源考古学争论
    人属直立人种,俗名猿人。早期直立人化石已发现于亚、非、欧洲,以非洲直立人化石材料保存为佳,生存于距今73万~200万年时间段,促成人类起源一元论,即非洲起源说(露西的故事),以化石为主据认为人类自非洲迁徙扩散形成现今状况。
    但或持人类起源多元论,认为人类起源多个并行发展而非唯一。此论,中国考古情况有涉,原发现北京人、元谋人、郧县人等直立人化石材料,及再发现巫山人超200万年,但可供实物材料乏头骨腿骨等考古力据(北京人头骨于二战间失踪仍未缉获),不得公认。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8-6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8月4日 历史上的前天

(暂乏可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8-6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8月5日 历史上的昨天

(暂乏可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8-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8月6日

    1945年——核武器投入实战
    1945年8月6日,美国B-29战略轰炸机对日本广岛Hiroshima实施首次原子弹轰炸,目标城市被摧毁,人员伤亡20余万。人类利用核能时代开始、核武器时代开始。
    1941年12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美国科学研究发展局研制原子弹。
    1942年8月美国制订“曼哈顿计划”。
    1943年7月美国成立原子弹研究所。
    1945年3月美国成立原子能委员会。
    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进行首次原子弹爆炸试验。
    1945年8月6日美国从马里亚纳群岛提尼安岛基地对日本广岛实施原子弹攻击,8月6日对日本长崎Nagasaki实施原子弹攻击,受此两次重创,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投于广岛者代号“小男孩”,铀弹。长3.05米,直径0.71米,重4.1吨。核装药60公斤高浓缩铀235,枪式结构。508米高度空爆,因起爆设计不理想,核装药利用率5%弱,实际威力约1.2~1.5万吨TNT当量。
    投于长崎者代号“胖子”,钚弹。长3.6米,最大直径1.52米,重4.9吨。核装药6.1公斤钚239,内爆式结构。503米高度空爆,因引爆系统复杂,核装药利用率也不高,实际威力约2.2~2.4万吨TNT当量。
    后,核武器逐渐发展为战略威慑兵器主力,种类增加氢弹、中子弹等,自20世纪60年代起成为冷战、世界军备竞赛、核能利用主要项目。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8-7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8月7日

(没啥说的)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8-8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8月8日

    1959年——美国电视直播“探险者”6号卫星所摄地球照片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lisunboy 发表于 2007-8-8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电信
LZ真是有耐心呀。。。。。::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双轨 发表于 2007-8-9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甘肃–兰州 教育网/兰州大学
我暗下决心,从今天起,开始背你的历史!?????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8-9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8月9日

    1173年——意大利比萨斜塔始建
    比萨斜塔campanile di pisa(意大利语:torrependentedipisa或torredipisa)。位意大利托斯卡纳省佛罗伦萨西北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为比萨教堂(duomo)之独立式钟楼。罗马式风格圆柱形结构白色大理石外墙;高54.5米(地基至塔顶58.36米),直径16米,墙体地面段宽4.09米,塔顶段宽2.48米;圆形地基面积285平方米;总重14453吨,重心于地基上方22.6米;对地面平均压强497千帕;目前倾斜约10%(5.5°),偏离地基外沿2.3米,顶层突出4.5米。
    斜塔八层,中间六层结构全同样。底层15圆柱,中六层各31圆柱,顶层12圆柱;柱外走道环行,宽4米;层层拱门共213个;底层壁刻浮雕,顶层设钟亭;塔内螺旋台阶294级。
    钟楼装饰格调承大教堂和洗礼堂。墙面以大理石、石灰石砌深浅白色带,半露方柱式拱门,拱廊大门作雕刻,长菱形花格为平顶;拱廊上方墙面利用阳光的照射产生成光亮面与遮荫面强烈反差,造以楼内圆柱沉重假象;整体风格与大教堂、洗礼堂及墓园保持视觉连续性,共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建筑艺术而论为独特比萨风格重要建筑,在早年代意大利钟楼圆形地基设计原型上发展,为圆形建筑设计之独创类型。
    钟楼入口右侧墙上碑铭:“A.D. MCLXXIV. CAMPANILE HOC FUIT FUNDATUM MENSE AUGUSTI”,意为“此钟楼奠基于公元1174年8月”,时,比萨纪年与公元纪年差一年,故实为1173年始建也。
    比萨城原处海滨,后逐渐内陆化。
    1173年8月9日比萨教堂钟楼工程动工,设计师博纳诺·皮萨诺,计划垂直建造,未注意地基属古海岸区沙化下沉问题。
    1185年完成第3层建筑。地基不均匀及土层松软导致北倾约1/4°,并结构设计问题,工程停。
    1231年执政欲续建,工程再启,建筑师西蒙纳。多法修正,为补偿重心已偏,故设计歪建以促反倾。
    1278年完成第7层建筑,塔形已扭凹,并且矫枉过正,南倾约0.6°,工程停。
    1360年再续,建筑师托马素;作最后一次重要修正,顶层钟房完成时倾1.6°。置钟7口,但恐震致倒塌,从不敲鸣。
    1370年钟楼正式完工,偏离垂线5.2米。
    1817年铅垂线测量倾斜5°,比之1550年勘测结果仅增5厘米,变化已少,不在意了也。
    1838年欲查钟楼基础实情者挖掘地基周侧以探,原平衡打破,地基开裂了,更丧失密封条件,地下水涌入,钟楼脚一软,骤然加速倾斜,增幅20厘米。紧急维护救之,后数年倾斜增幅渐小趋稳,近于每年增加1毫米。
    1930年塔基周围作灌浆加固。
    1973年距斜塔半径1.5公里范围内禁止抽取地下水。
    1980年地震晃之良久,怕怕。
    1990年斜塔停止向游客开放,作12年加固纠偏,工程耗资约2500万美元,扶正44厘米,估计可维持近300年不倒。
    1987年12月比萨斜塔与奇迹广场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以对11~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之巨大影响,选为第395号世界遗产。
    附: 伽利略扔铁球的故事
    1654年,伽利略之学生维维安尼(Vincenzo Viviani,1622年—1703年)著《伽利略生平的历史故事》,1717年出版,内书伽利略于比萨斜塔做自由落体实验;而伽利略本人及同时代他人、比萨大学均无此事之记述,于是真假历存争议。

    1919年——中国首架水上飞机试飞
    1919年8月9日,福建马尾造船厂海军飞机工程处“甲型一号”水上教练机在福建马尾海岸试飞成功。
    “甲型一号”水上教练机,长9.32米,高3.88米,翼展13.70米;木制拖进式双桴双翼结构,发动机功率100马力;净重836公斤,载重1063公斤,载油量114升;最大时速126公里,飞行高度3690米,航程340公里,续航时间3小时;设计载弹4枚。
    民国初年,大总统袁世凯亲美,应邀派遣留学生赴美学习航空技术。
    一战中飞机军事价值得到体现,中国军界受刺激提出自制飞机期望。
    1917年赴美留学生航空技术留学生巴玉藻、王助等返国。
 1918年2月,北京政府海军部于马尾造船厂(前身福建船政局)设立海军飞机工程处研制水上飞机,以英、美留学生巴玉藻、王助、曾诒经、王孝丰等为骨干设计飞机,于马尾造船厂工人中选以培训,成飞机制造产业工人,海军飞潜学校飞机制造班学生随厂实习。金属材料及发动机购自国外,木材取自武夷山。
    1919年8月海军飞机工程处制造成功“甲型一号”水上教练机,8月9日首次试飞。
 1922年8月上海江南造船所制造第一个水上飞机浮动机库浮坞,由王助与巴玉藻设计,作水上飞机停置维修之用。
  1918~1930年,马尾造船厂海军飞机工程处设计制造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共15架,及形成中国第一代航空工程技术人员,为中国航空工业开端。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7 04:52 , Processed in 0.07991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