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第2楼的定量计算出现错误,所以重新修订如下:(1楼的定性分析依然成立)
定量分析:
在水平面内:
质点1 的绝对线速度等于自转线速度减去进动线速度:
`V_1=u-U` (1)
质点3 的绝对线速度等于自转线速度加上进动线速度:
`V_3=u+U` (2)
质点1受到的指向Z轴的向心力与支架受到的反作用力F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F_1=frac{mV_1^2}{R} -frac{m u^2}{R}= frac{m(u-U)^2}{R} - frac{m u^2}{R} = frac{m(U^2-2uU)}{R}$ (3)
其中的`frac{u^2}{R}`项是瞬心的加速度。也是相对加速度,需要扣除。
类似质点1,质点3给支架的反作用力:
$F_3=frac{m(U^2+2uU)}{R}$ (4)
要想让支架平衡,需要保证力矩平衡:
$M + F_1r=F_3r$ (5)
把式3、4代入5得到:
$M=frac{4mruU}{R}=2mr(2u\Omega)$ (6)
括号里正好是科氏加速度。因此说,是科氏加速度产生的力矩抵抗着重力矩。
把 $u=r\omega$ 带入6式得到:
$M=4mr^2\omega\Omega$ (7)
由于$4mr^2$ 就是4个质点对自转轴的转动惯量,所以得到:
$\Omega=frac{M}{I\omega}$ (8)
这与赖柴定理给出的结果是完全相同的。这个结果不是近似结果,而是精确结果。
上面的力矩平衡计算没有计算质点2和质点4的贡献。这是因为它们的向心力都经过支点,所以不会产生力矩。
总而言之,进动转速让陀螺的上下速度不等,而且总是下部速度较高。因此,下边的离心力大于上边的离心力(差值等于2倍的科氏力),而且这两个力与Y轴(支架下坠的转轴)不相交,造成了抵抗重力矩的扶正力矩,当扶正力矩等于重力矩的时候,陀螺就稳定运转,不会倒下。
这里,支点必须向陀螺提供一个轴向的支反力,
质点1和质点3对支架的水平作用力:
$F_1=frac{m(U^2-2uU)}{R}$ (9)
$F3=frac{m(U^2+2uU)}{R}$ (10)
展开这两个式子的时候,里边包含一项 $frac{2uU}{R}$, 这一项就是科氏加速度。对质点1,这一项是负值;对质点3,这一项是正值,说明上下质点的科氏加速度方向相反,它们都力图让陀螺回正。
质点2和4对支架的水平作用力在轴向的分力:
$F2=frac{mU^2}{R} $ (11)
$F4=frac{mU^2}{R} $ (12)
稳定运转时,支座的水平拉力:
$F_o=F_1+F_3+F_2+F_4= frac{4mU^2}{R}=4mR\Omega^2$
其中:
$4mR\Omega^2$ 这一项是牵连加速度产生的离心力,也就是用质心定理计算出的那个离心力。
在陀螺质量和$\Omega$相同的情况下,陀螺自转速度不会影响支座的轴向拉力。因为每个质点的绝对加速度包括:牵连加速度、相对加速度和科氏加速度。科氏加速度造成的作用力在支架内抵消了。相对加速度为零,所以,只有牵连加速度造成的力作用到了支座上。
撤销关于行星近日点进动的发言。
[ 本帖最后由 愚石 于 2008-4-11 12:2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