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现在,你认为kxjh“知道”吗?他说明白了吗?你理解了吗?
我知道不知道我自己知道,我说没说明白我自己不明白。
原帖由 雪鹰J 于 2008-3-25 16:50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我在寻求一个大众能够理解的基于“力导致运动”的解释,并自认为找到了
哈哈你那个“自由圆盘模型”的迷惑性暂时先不说,我只问你一句,你那个模型是在什么坐标系下建立的?
还有把你的“自由圆盘模型”加一个支点,变成拉哥朗日陀螺,你再解释一下陀螺进动?
回复 815# 的帖子
这样吧,我试试用另外一个观点来说一下这个问题,看看雪鹰是否能接受。咱们分步骤来:
1、牛顿三定律是最基础的吗?等价的基础还有哪些?我们怎样选择这些基础作为理解的基础?
牛顿定律可以是最基础的,也可以不是。
有很多可以作为基础的东西,它们有的浅显,有的深奥,你随意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基础作为前提讨论问题。
比如,从牛顿力学可以很容易推出能量、动量、角动量的守恒。同样的,从这些守恒出发,也可以推出牛顿定律。也就是说,它们都可以作为理论的基础来构建物理理论,是等价的。
举个例子:苹果为什么落地。
a)牛顿观点:地球和苹果之间有引力,苹果受到引力之后产生加速度,进而改变速度,然后速度的时间积累造成位置改变。简单点说:物体产生力,力是造成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b)能量观点:地球在它附近造成了一个引力场,引力场赋予空间一个势能属性,苹果在“位置-速度”张开的相空间里在能量守恒的曲面上“惯性运动”。简单点说:物体改变空间属性,空间属性决定了空间中物体的运动轨迹。
c)其它观点1:blablabla……
d)其它观点2:blablabla……
……
问题是你到底选择哪个基础作为你的理解的基础?
从数学上看,无所谓,都等价。
从应用上看,找计算起来简单的。
从美学上看,找数学形式最完美的。
从哲学上看,找最能揭露“本质”的。
大部分人都同意第一个原则;我个人倾向于最后一个原则;爱因斯坦倾向于第三个原则;大部分人实际践行的也是这里向你推荐的是第二个原则。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bearcat 于 2008-3-25 20:00 编辑 ] 2、什么是物理理论?我们如何对待物理理论?
物理理论的概念至少应包括以下内涵:
a)它是一个数学模型,且仅是一个数学模型而已。
b)这个数学模型能够与实在的世界有所关系。
c)在合适的假设下,它有一定解释和预言世界运动的能力。
d)上面说的“假设”,是它自己规定好的。它把自己限制在这个假设范围内,并保证在这个范围内不出错。
e)它没有逻辑冲突。
所以,我们不要把物理学理论当成“真理”。(比如力、加速度等概念,那都是人造出来的,不一定非要符合日常经验或上帝的设计)
实际上,它只是一个数学模型而已,只不过是比较成功的数学模型。(那是相当成功!)
但对于不同的问题,往往需要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这就是物理学的各个分支。
如果能有一个“研究数学模型的数学模型”,那就太棒了,用它可以统一物理学,甚至“制造”新物理学。
实际上,这个“研究数学模型的数学模型”就是分析力学。这也是我为什么推崇它,而放低牛顿力学的地位的原因。
待续。 熊猫的理论我基本上认同。我也认为,物理理论学得越多,看问题的角度越多,越能从更高的高的层次思考问题。我读了大学以后的最基本收获是看问题的世界观改变了很多。
但是,在陀螺这个具体的问题上,我们离开分析力学和动量矩定理,是否就一筹莫展。或者说,是否陀螺不倒的理由不可能被工科学生和中学生所理解?我看未必。
我相信,我在特例下对陀螺的解释能够被比较聪明的中学生所理解,对工科大学生更是没有任何问题。 3、物理的模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作为不同的数学模型,质点力学和刚体力学在基础层面的比较。
物理理论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
前面几次熊和kxjh都建议雪鹰从质点力学的理解出发,这里用比较来解释一下为什么对它们的“理解”是类似的。
a)我们先从生活中找到某个研究实例,把它变成物理学中的某个理想概念。
质点力学:物体。
刚体力学:物体。
b)考虑研究目的,从而“抽象化”研究对象。
质点力学:物体的平动。
仅有平动的物体-->质点及其位置,位置随时间的改变定义为速度。
刚体力学:物体的转动。
仅有转动的物体-->刚体及其角度,角度随时间的改变定义为角速度。
c)考虑被研究的运动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定义一个影响运动的物理量。
质点力学:被“推”。定义极矢量力,大小在d中定义,方向为“推”的方向。
刚体力学:被“拧”。定义轴矢量力矩,大小在d中定义,方向为“拧”的方向。(家庭作业:“拧”的方向如何定义最合理?)
d)给出这些定义的合理性公理。
质点力学:质量×加速度=力
刚体力学:惯量×角加速度=力矩
(家庭作业:为什么牛二律不仅是运动定律,而更是定义的合理性定律?理解了这一点,力矩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e)blablabla……(如果到了d步都可以理解,雪鹰大概就能安心使用力矩等概念而不会有陀螺的困惑了吧?) 先写到这里,等待雪鹰同学完成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是最关键的,先尽可能仔细想想,实在搞不定作业,我再解释。
::070821_13.jpg:: 现在的问题是:倾斜自转的陀螺自由落下,就已经开始进动了,(如果1楼老鹰的模型在说实话)
所以:角动量定理---靠边 , 角动量守恒定律---靠边 , 重力矩---仿佛也要靠边
除了这些高级理论,还有什么能解释陀螺进动的? 突然发现老鹰1楼的模型确实有问题,如果把一端着地,结论立刻死翘翘
按模型看,如果一端着地,不管自转什么方向,公转都是顺时针
所以结论:支点去掉,陀螺不进动,角动量那些东西重新登场,呵呵
[ 本帖最后由 511103023 于 2008-3-25 22:17 编辑 ] 5111,真是奇怪了,谁告诉你“倾斜自转的陀螺自由落下,就已经开始进动了”,你的“自由下落”是什么?
1楼的自由圆盘,取自第二插图的转子,怎么回不能还原回去?
要理解1楼,首先要承认下图质点垂直于盘面的速度变化是v(t)=Vsin(ωt)
这个v(t)就是那个代表瞬时速度的箭头随时间的长短变化
12、6点位置为0,3、9点位置是V和-V
http://www.astronomy.com.cn/x/attachments/2008/03/45044_200803042300101.gif
当然,如果你真的想理解,还需要分析更多的内容,比如方向的定义,以及坐标系的选取
这个进动的圆盘边缘的质点,在垂直于盘面方向在做变速运动,根据牛一,这个变速运动必然是外力引起的,他自己不会也不能这样运动,这是牛一决定的
现在的外力只有那两个F组成的力偶M,这两个F怎么会让圆盘边缘所有质点都做形如v(t)=Vsin(ωt)的周期变速运动,桥梁是什么?
看v(t)=Vsin(ωt),这是标准的周期运动,如单摆或弹簧振子,速度变化就是这样,那么必然需要形如f(t)=Fcos(ωt)的回复力,上图导致质点周期运动的“回复力”在哪里?
就是力偶M以3-9为轴翻转圆盘的角加速度引起的边缘垂直于盘面方向的线加速度a(t)=cos(ωt),或者说此方向的力f(t)=mcos(ωt)
结论,力矩→圆盘对3-9轴的角加速度α→边缘各质点的线加速度a(t)=cos(ωt)→各质点的线速度v(t)=Vsin(ωt)→圆盘规则进动
我不过是陈述了一系列事实而已,这个事实就在眼前,区别在于,我没有陈述陀螺运动的事实,而是组成陀螺的质点的运动事实
所有质点在垂直于盘面方向,加速度最大时速度为0,加速度为0时速度最大,就这么简单,这就是这个进动的圆盘所有质点的真实写照
可惜啊,熊猫放弃了142楼,如果他深入下去,我想也会得出这个结论,他懒得动手让我自己推,呵呵,我几年前就推出来了,就是1楼,就是按这个思路走的,可是他又不承认
在这里再次征询熊猫的意见,你讲了许多深刻的道理,我很感激,我会慢慢领会,现在请问你,1楼有道理吗?
顺便说,这个帖子的价值已经体现出来,熊猫、kxjh对物理原理的深刻阐述就是财富,你们应该各自整理一下,一般的大学讲师恐怕没有这个水平
5111,我前面说的你能理解吗?如果能理解,我再还原到有支点的陀螺运动,如果连以上事实都不能理解,我就不再废话了
[ 本帖最后由 雪鹰J 于 2008-3-26 00:24 编辑 ]
回复 821# 的帖子
293楼劳驾你再看一看,“只所以不这么说,是怕你走入似乎是由于人为规定的“右手定则”导致陀螺水平进动的误区。所以才不厌其烦的强调“垂直”这个概念,和人为规定没有关系,不信你换成“左手定则”或其它任何定则试试,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句你大概不会忘了吧。而且当时讨论的一直是规则进动,623楼说的是陀螺的一般运动,没有可比性。==============================
kxjh,你认为陀螺“规则进动”与“一般运动”,他们的“道理”不同?
连带问题,太阳绕地球运动,与金星绕地球运动,他们的“道理”不同?
[ 本帖最后由 雪鹰J 于 2008-3-26 00:27 编辑 ] 老鹰,811楼是你说的没有支点,没有支点,没有这个,没有那个的,支点都没了那当然往下掉了 熊猫,我先请教第一个问题
========================================
物理理论的概念至少应包括以下内涵:
a)它是一个数学模型,且仅是一个数学模型而已。
b)这个数学模型能够与实在的世界有所关系。
c)在合适的假设下,它有一定解释和预言世界运动的能力。
d)上面说的“假设”,是它自己规定好的。它把自己限制在这个假设范围内,并保证在这个范围内不出错。
e)它没有逻辑冲突。
========================================
角动量定理dL/dt=M是一个数学模型
对陀螺规则进动,“因为M(或dL)方向水平,所以陀螺水平进动”成立
对陀螺一般运动,以上理由不成立
(这两个运动没有可比性,kxjh刚说过)
那么,到底是理论决定运动,还是运动决定理论?
也就是说,你在使用角动量定理之前,先要看看陀螺在如何运动?合适就用,不合适就不用?
这有没有逻辑冲突? 哦,明白,整了半天不是重力场里的东西
回复 832# 的帖子
老天哪!你怎么还不理解?理想无重力环境!失重条件~~~ 原帖由 kxjh 于 2008-3-25 17:44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293楼劳驾你再看一看,“只所以不这么说,是怕你走入似乎是由于人为规定的“右手定则”导致陀螺水平进动的误区。所以才不厌其烦的强调“垂直”这个概念,和人为规定没有关系,不信你换成“左手定则”或其它任何定则试试,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句你大概不会忘了吧。而且当时讨论的一直是规则进动,623楼说的是陀螺的一般运动,没有可比性。 ...
这需要记录下来认真体会
原来在正规军眼中,陀螺的规则进动与一般运动性质不同,他们有不同的理由 原帖由 bearcat 于 2008-3-25 20:32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3、物理的模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作为不同的数学模型,质点力学和刚体力学在基础层面的比较。
……
d)给出这些定义的合理性公理。
质点力学:质量×加速度=力
刚体力学:惯量×角加速度=力矩
(家庭作业:为什么牛二律不仅是运动定律,而更是定义的合理性定律?理解了这一点,力矩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没问题,到这里都理解,现在开始说这个图吧,重力矩要向下“拧”陀螺,以支点为轴“拧”的它掉下去(无自转的时候确实如此),但是现在这个陀螺却很“抗拧”,因为什么?
http://www.astronomy.com.cn/x/attachments/2008/03/45044_200803042345411.jpg 原帖由 雪鹰J 于 2008-3-26 01:20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没问题,到这里都理解,现在开始说这个图吧,重力矩要向下“拧”陀螺,以支点为轴“拧”的它掉下去(无自转的时候确实如此),但是现在这个陀螺却很“抗拧”,因为什么?
http://www.astronomy.com.cn/x/attachments/2008/03/45044_2 ...
这句话问的真是经典,哈哈::42:: ::42:: 原帖由 雪鹰J 于 2008-3-26 01:20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没问题,到这里都理解,现在开始说这个图吧,重力矩要向下“拧”陀螺,以支点为轴“拧”的它掉下去(无自转的时候确实如此),但是现在这个陀螺却很“抗拧”,因为什么?
http://www.astronomy.com.cn/x/attachments/2008/03/45044_2 ...
有一个粗糙的100/100正确的解释就是:角动量定理中的“拧”必须是作用于一个质点,而这个旋转的轮子不是质点。换言之:力矩没有资格拧这个轮子,力矩只有资格拧质点,旋转的轮子整体 已经和 重力矩 井水不犯河水,就算飞到33层天也和你重力矩没什么关系,
抗拧是因为旋转的东西抗拧(好像是废话)
至于旋转的东西为啥抗拧,答:不知道。
[ 本帖最后由 511103023 于 2008-3-26 02:53 编辑 ]
回复 830# 的帖子
你1楼的内容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不是因为它对或不对,而是不符合我的审美而已。所以你不必在意我的观点。我一直在试图劝你放弃这种“理解”的方式,不过效果不佳。
你的“理解”方式肯定能够成功──如果在推导的过程中不出错的话。
我没有一字一句的看你1楼的推导,它太乱了。
如果你得出了不正确的结果,那么一定是哪儿错了,但我不帮你找。
如果你得出了正确的结果,也没什么值得庆祝的,意料之中,肯定会得出正确结果的。
回复 833# 的帖子
角动量定理dL/dt=M是一个数学模型
角动量定理不是是数学模型……
汗……看来我要再解释一下“数学模型”的概念了。
所谓数学模型,是指一个抽象的过程。举个例子来说:
我要研究这个问题:一个人在雨中往家跑,用什么速度跑可以被淋到最少的雨水。
那么我就假设这个人的形状是一个长方体,沿直线匀速平动,总路程为常数。再假设雨水密度处处相同,速度向正下方。然后再定义物理量:人的长宽高、雨水密度与速度、总路程长度、人的速度……然后再给定淋雨的碰撞假设,再然后就是根据假设列方程,再然后就是解最小值问题……
这样,这个物理问题就化归成一个纯数学问题了。
这个化归的过程叫做数学建模,这个与物理问题相关的纯数学问题叫做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