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每天回顾一点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10-30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10月30日

(暂乏可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zheng123 发表于 2007-10-30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上海–静安区 电信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10-31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10月31日

(暂乏可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11-1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11月1日

    1952年——氢弹试爆
    1952年11月1日,美国在马绍尔群岛尼威托克岛成功试爆首枚氢弹。人类自我毁灭能力基本形成。
    达摩克利兹之剑
    人类战争史中,敌对各方无论动机在于获利或者自卫,均采取消除对方任何可能的影响能力的策略,陷入互致伤亡和战斗力生成维持物质基础的削弱以压制反击、抢夺生存空间与资源的无情斗争,军事应用技术的发展适应性地趋向于追求武器杀伤力破坏力的无限增大,而不顾及、甚至于刻意加重对方损失,直至可行手段之损害已达极限无以复加方意犹未尽而止,或畏惧对方作同等不可承受的残酷报复而暂时对峙,急寻更强技术占据优势压制杀伐,于是武器威力不断增大唯利是图。冷兵器时代中,武器受应用技术相对极低的限制,多属低功率水平驱动方式的生物力、水力风力重力和简单蓄能转换装置等,或为作用不易控制完全表现出所有破坏力的火灾洪水等,导致军队主要依靠人体运载武器和输出打击动能,破坏力总和的扩大便主要依靠人员规模的扩大来达成,而联合行动产生的打击动作动能水平也无法过高迭加而提高,对敌损害程度大受坚甲厚墙的限制,有效大规模打击距离的相对太小也进一步削弱其影响,即便战争残酷到人力亲为登峰造极的屠城焚宫犁庭扫穴程度,其综合破坏力也多局限于微小局部难以影响人类整体,而且破坏基本属于机械作用、火烧水淹等,持续期与环境后效不长,战后以人口繁衍、房屋设施修建易于消除其影响;
    进入热兵器时代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武器研发得以有效采用化学能驱动方式运载和实施打击,功率与能量水平较前极大提高,毁伤作用远超过去,大规模连续使用已足坏城池焚丛林涂炭千里,高烈度无限制长久战争对人类文明的巨大破坏已明显可见,但,各方多带经济战略资源垄断或保护动机引发利己不共享争端,且仍多持种族血缘观念等亲仇区分观念以掠夺和致伤亡甚至灭亡的不共戴天方式相互敌视如初,总体和长远上只相损害促使无限削弱趋向消亡而不顾保留余地同处同进,生存危机感遂无限强化,战争史即已随世界经济的大发展紧密关联而推进到广大地域甚至全球范围内庞大国家或利益共同体间战略竞争的前所未有的易极大规模冲突和激化阶段。而已有战争武器的达到战略重创决定竞争结果的压制作用,受化学能相对于无限毁伤动机的仍显不足用,面对远超古代近代局部冲突规模的遍布于敌方广大领土的待打击作战部队与战争资源,倾尽国力投放化学能毁伤弹药也难以迅速大量地造成不可防御和恢复的战略后果,也不能有效避免对方以相同方式实施不可承受的战略反击报复,于是武器技术发展水平形成的战斗力持久力近似,使彼此间的予以重创和被重创危险同在且已在实际冲突中表现出来,胜败各方经济均受严重影响,巨大的互致损失和国力消耗势必促使各方为以明显少资源和战损削弱对方,或以更有效更有力的破坏手段实施战略报复,超越化学能武器常规打击威力的恐怖手段必然多有急求者,至20世纪中叶,以远超化学物质释能潜力而引起关注的核能,便随着核科学与相关技术的由军事需求大力促进的发展而被应用,于美国研制出第一代核武器,即原子弹,并应用于战争初步达到大规模无限毁伤目标的期望。
    原子弹的近乎不可抵御、毁灭一切有生力量与大量军事装备、战争资源的破坏力,其出大利已有者,也自然使他方无限畏惧力求也列装以便抗衡,于是在竞争观念和取胜手段选择模式未改的背景中,各方无论为据优势实施攻击谋求得利还是为消除劣势实施反击寻求自卫,还是展示威慑吓止侵犯,均不得不主动或者被动适应恐怖的核时代生存环境,急造原子弹服役,战略态势趋向于恢复被突然严重破坏的平衡。1949年9月,苏联首次试爆原子弹,美国原凭独有而大占的军事优势迅速消失,于是强烈反应力图发展更具毁伤能力的新武器,核能的利用显然仅为初始,而且是已知可能再改良更有效利用的能量释放水平最高的技术,自然再作核武器研制试探,又为尽快再破战略平衡,大力推进相关研究,由此,爱因斯坦、奥本海默及哈佛大学校长詹姆斯·科南特为首的科学界反对者亦自必不可阻之也,仅耗时1年余,便将核武器技术从初期的超重元素核裂变范畴的不可无限增大单件武器威力当量的局限性优化,急跳到以原子弹核裂变释能为引发机制,以轻元素聚变释能为主要毁伤作用的理论上可无限增大威力当量的核聚变武器,惯谓其氢弹。
    氢弹初期以液化氘氚原子弹点火引发聚变为设计方案,遂造首枚过大过重不能实用而核装药反应率不高的氢弹,1952年11月1日于马绍尔群岛(时为美国托管)的尼威托克岛试爆,威力当量1000万吨TNT,岛为之沉。后,核武器技术继续由美苏争霸军备竞赛驱动急速发展,出现氘化锂6等不需大尺寸过重容器保存的实用化氢弹,及裂变装置点火、轻元素聚变释能、外裹铀238吸收快中子裂变增强威力的三相热核炸弹,及为取核爆炸特定作用改良设计强化单项毁伤作用的电磁脉冲弹、中子弹等,威力方面初期受投射命中精度限制和追求大规模毁灭作用而作若干发展,已现单件最大者由苏联于新地岛作威慑性试爆,当量5000万吨TNT,后技术主攻精确打击与突防而不再提升,演化出单或多枚分弹头战略导弹,但各国为达战略打击与报复、威慑效果,核武器装备实际毁伤威力远足以致全球焦土,待用者有在,而相持者誓必报复,若一发则已不堪所伤,重创定痛而反予也,其势激化刹车乏门,终归战于弹药库中无可幸存,敌视对抗之意以技术依托遂已铸毁灭之剑悬空待落,虽仍未下,人自忧恐而无处躲藏深入恶梦不脱也。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11-2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11月2日

(暂乏可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11-3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11月3日

(暂乏可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11-5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11月4日 历史上的昨天

(暂乏可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11-5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11月5日

(暂乏可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11-6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11月6日

(暂乏可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水星人 发表于 2007-11-6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本溪 联通
经楼主同意,本人现将11月5日的历史上的今天补充上,楼主如有异议,请发短信告诉我。
法国开办第一家生产飞机的工厂(1906年)
1906年11月,加布里埃尔和查尔斯·沃森兄弟宣布法国开办
第一家生产飞机的工厂。他们报告说他们装有50马力、8缸发动机
的双翼飞机试飞成功。据沃森兄弟说这次飞行证明这一新型工业
企业成功的可能性。
    建在法国的比兰考特的沃森兄弟飞机制造厂生产力量十分单
保确切地说,只有2名工人。一名原是造船工人,另一名是桌椅
匠。他们专心致志地帮助兄弟俩造双翼飞机。沃森兄弟正在把他
们的飞机卖给其他厂主,这些工厂加以修改以达到他们各自的要
求。
我国第一台核子秤研制成功(1986年)
1986年11月初,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在国内研制
成功的核子称量系统(简称核子秤),新近通过了鉴定。核子秤是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它是采用核技术原理,加上现代微型计算机
控制而制成的一种对各种型式输送机上固体散状物料进行连续动
态称重的设备,可广泛用于工矿、粮食、港口等部门。
我国第一台586微机诞生(1993年)
1993年11月初,最先推出国内第一台486微机的联想集团,举
的联想集团第16届技术交流演示会,会上,又推出我国第一台586
微机。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微机技术领先的国家。
    586微机是目时世界上最高性能的微机,1993年6月首台问
世。联想586微机与386、486微机完全兼容,但功能比486提高了3
倍左右,可以与工作站或超小型机相比。
美核聚变功率首次突破千万瓦(1994年)
1994年11月5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利用
“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反应堆一次运行产生1070万瓦功率,打
破了同一反应堆这年5月30日创造的920万瓦受控核聚变反应功率
世界纪录。
    该实验室主任罗纳德·戴维森称,在1秒钟时间内,由氘和氚
等离子体混合燃料产生的瞬间功率首次突破1000万瓦大关,标志
着核聚变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11-7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11月7日

    1996年——美国发射“火星全球勘测者”星际探测器
    1996年11月7日,美国宇航局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发射“火星全球勘测者”mars global surveyor(MGS)星际探测器。
    MGS造价1.5亿美元,发射重量1030.5kg,在轨干重629kg。任务为环绕火星的378Km太阳同步轨道,以高分辨率成像系统绘制表面图,研究地形和重力场,测定火星表面和火星大气水和灰尘,研究火星气候、火星表面和火星大气的组成、火星磁场的存在和发展,并为后续探测器提供中继服务。探测器携带1m分辨率火星轨道摄像机(绘制火星表面图)、热散射光谱仪(测量火星表面目标红外辐射谱以研究岩石、土壤、大气尘埃、云和冰的组成)、激光测高仪(测绘火星表面地形图)、无线电科学仪器(利用反射信号多普勒效应研究火星重力场)及 磁强计(探测火星磁场)等。任务计划历时5年。
    1997年9月11日,MGS进入火星轨道,过程中首次利用太阳帆板提供阻力实施气动减速;1998年3月正式开始执行勘测任务;2006年11月2日MGS执行太阳能电池板调整时发生故障失去联系,实际工作时间10年。
    MGS首次发回从火星附近观测地球的彩色照片;拍摄大量高清晰火星表面照片,含“火星之脸”(1976年海盗1号探测器所拍轮廓似人脸的表面构造),证明实为低分辨率观测自然景物模糊细节及人自臆断虚构之假象;首次对火星北极地区进行三维测绘;发现进行火星尘暴演化过程连续观测;收集火星地表大量信息;发现火星两极存在大量冰及可能含液态水;发现沟壑痕迹支持火星曾经有表面径流假说;对整个火星表面探测寻找碳酸盐存在证据,但只发现极少量类似石灰岩的矿物质,不支持火星曾有海洋的假说;发现火星表面遍布小块橄榄石碎片、Nili Fossae 地区3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存在大量橄榄石,由此推断火星表面火山活动频繁。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11-8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11月8日

(暂乏可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11-9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11月9日

    2006年——水星凌日
    2006年11月9日水星凌日(transit of Mercury),历时约4小时58分,水星视直径12角秒(1/193于太阳)。
    水星者,地内行星之一也,公转周期88天。以地球公转轨道面观之,水星公转轨道有倾角,地球每年约5月8日、约11月10日分别过其降交点、升交点与太阳的连线,届时若水星恰经此内合点(inferior conjunction ,合于日-地之间的位置),将发生水星凌日,实际频率平均13.4次/世纪(约10倍于金星凌日),且以约11月10日水星正过升交点者居多。
    1629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首次预告水星凌日,预言发生时间为1631年11月7日;1631年11月7日法国天文学家皮尔·加桑迪在巴黎首次观测到水星凌日现象,开普勒预言被证实;
    1631年~2006年间共发生51次水星凌日(5月者15次,11月者36次)。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11-10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11月10日

(暂乏可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11-11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11月11日

(暂乏可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11-16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11月12日 历史上的大大前天

(暂乏可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11-16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11月13日 历史上的大前天

    1980年——“旅行者1号”探测器飞掠土星
    1980年11月13日,美国“旅行者1号”(Voyager1)探测器飞掠土星执行探测任务,至11月20日飞离土星区域。
    “旅行者1号”探测期间发回1万余张土星及其环、其卫星彩色照片和其它数据。发现土星光环(地面观测原知6条)复杂精细结构,为大量小环所组密纹唱片状,其中大多呈同心环对称分布,亦有非对称者,并有锯齿、辐射状等特殊环,及相缠绕如绳者;经探测,土星环由微粒组成,直径0.076~9米间,导电且辐射无线电波,功率数兆瓦;发现土卫六直径实为4828千米(小于木卫三的5150千米),非原认定的太阳系最大卫星;发现土卫六大气化学构成为约98%氮、1%弱甲烷、少量乙烷、乙烯、乙炔和氢等;土卫六红外探测数据表明其云层顶部含化学性质涉及生命的分子,推测可能为生命诞生前的氢氰酸,但未可证明土卫六实存生命;土卫六大气厚度约2700千米,温度-201摄氏度,氮可能形成湖泊;土卫六辐射电磁波,电压6000伏,辐射功率2万瓦,推为电离层与磁场相互作用所致。

    1989年——欧洲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正式落成
    1989年11月1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LEP:Large ElocXron Positron C0lM)落成。
    LEP位法国-瑞士边界汝拉山地下隧道,隧道深50~150米,直径3.8米,周长2.7万米。对撞机1983年始建,1989年7月建成,工程耗资13亿瑞士法郎。对撞机粒子加速器最大能量可达1000亿电子伏水平,时为世界能量最高正负电子对撞机。
    1990年1月31日,欧洲核物理研究中心利用LEP研究Z0中间玻色子衰变总宽度和部分宽度,确定中微子只有3种。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11-16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11月14日 历史上的前天

(暂乏可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11-16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11月15日 历史上的昨天

(暂乏可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千眼观音 发表于 2007-11-16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西–柳州–柳城县 电信
11月16日

(暂乏可陈)
回复 顶~ 砸~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APP下載|手机版|爱牧夫天文淘宝店|牧夫天文网 ( 公安备案号21021102000967 )|网站地图|辽ICP备19018387号

GMT+8, 2025-5-11 13:38 , Processed in 0.05499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