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静止的坐标系里边看。可是你自己已经说了,你的理论在已知的坐标系里是不成立的。
你要是爬在表盘上,相对于表盘还有垂直于圆盘的速度吗? ...
那你是承认了?还多少有一点点实事求事的基本素质,人总不能瞪着眼瞎说
雪鹰:你是否承认一个以直径为轴旋转的圆盘,边缘各点的线速度不同
vela:那是在静止的坐标系里边看
雪鹰:这个以直径为轴旋转的圆盘就是你的手表,你应该看到手表的秒针在自转,秒针尖端经过边缘各位置时,与表盘垂直方向的线速度也不同,你没什么意见了吧?
现在请写出这个线速度的变化v(t)=?
已知,秒针自转角速度为ω,表盘绕竖直轴旋转角速度Ω,秒针长为R
可参照下图
http://www.astronomy.com.cn/x/attachments/2008/03/45044_200803042300101.gif
你能写出来吗?
我的水平低,写的不好,你总可以了吧?敢写吗?
回复 1663# 的帖子
哈哈哈,愚石的1171?你最好先弄清楚他的思路,如果你连那样的垃圾道理都坚信不疑,对不起,我和你说话就是多余,bye 原帖由 雪鹰J 于 2008-4-30 10:38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你能写出来吗?
我的水平低,写的不好,你总可以了吧?敢写吗?
在你还没有规定坐标系的时候,就写方程是无聊的事情。你自己倒是不怕无聊,写出来了,但是找不到坐标系,成了无家可归的理论。
[ 本帖最后由 Vela 于 2008-4-30 11:03 编辑 ] 原帖由 雪鹰J 于 2008-4-30 10:40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哈哈哈,愚石的1171?
你最好先弄清楚他的思路,如果你连那样的垃圾道理都坚信不疑,对不起,我和你说话就是多余,bye
前边有一个网友好像叫kjxh,我相信那是个高手。他与愚石有争论,但是也赞成愚石的1171,而你对1171也不能提出任何的实质的反驳意见。
我认为,你要是说别人的意见是垃圾的话,我只能说你的意见才称得上是垃圾。 抱歉,是kxjh,不是kjxh。 还是要实事求是,说一说1171
那是南京大学潘根教授科氏力解释的翻版,这个解释勉强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倒(因为进动),但是却不能解释为什么进动
因为潘根教授的解释,是以章动为前提,章动产生进动。
但是“规则进动”中是没有章动的,所以该学说信徒只能将陀螺的规则进动解释为“惯性运动”,这与教材中陀螺运动为非惯性运动是相违背的,并且与事实不符,与“陀螺在力矩的作用下便产生进动”直接抵触
并且,这涉及到是“力产生运动”还是“运动产生力”的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问题
小伙子,陀螺问题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不要妄下结论
严肃地说,愚石的1171还算有些水平,也不过是拾人牙慧,就是在本贴中,我就曾多次建议他扔掉自己那垃圾“离心力”,接受潘根教授的解释,并且在这里是kxjh首先完整地提出这个思路,而不是愚石
并且,科氏力在惯性系中是不存在的,所以kxjh宁肯放弃它
你要真想弄明白愚石的思路,建议你看看这个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viewthread.php?tid=88878
能否辨别正误,就看你的悟性了
好了,我只求事实的风格与你们是不相容的,但是也没必要争吵,就此罢手,再会
回复 1669# 的帖子
免了,GHF,只能感谢你的参与并为耽误了你的时间致歉你要想真正理解陀螺运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再见 大家的讨论很激烈,甚至都有些恼火的情绪了!!!可见大家还是很想把问题讨论清楚的!!!无论最终讨论的是对是错,对参与讨论的人都是有所提高的。
楼主:南京大学潘根教授科氏力解释在哪里可以看到?我想看看!
“规则进动”我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模式,是对陀螺运动的一种简化,现实中根本不存在(那怕是能提供最理想的条件也实现不了)。 不好意思,再问一下,平衡速度是什么意思?
如果没有了章动,陀螺是不是有直立的倾向了呢? 如果“惯性扶正力矩与外力矩正好平衡”那么为什么陀螺的总角动量在变化???是什么在改变它呢??? wzy不要再难为GHF了,针对“为什么陀螺的总角动量(的方向)在变化???”,他只能回答“是惯性”,并且一定不会因为明目张胆地违背“陀螺属于非惯性运动”这个教材上的定论而有丝毫的不好意思
谢谢你从最初就关注这个话题,而且到现在也还有兴趣
潘根教授的解释在这里
http://bbs.nju.edu.cn/vd100000/blogcon?userid=djh&file=11621757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hysics 讨论区 】
【 原文由 pangen 所发表 】
物理现象并非都能借助于形象思维的方式来认识,有时需要依靠抽象思维
的方式。人们都是从小就受到形象思维的训练,而抽象思维的能力实际上是进
大学后才开始受到系统的训练,所以总会有一个从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陀螺
的运动给人以“诡异”感,是因为初学者还未习惯于抽象思维的模式。
在力学中,动量矩定理是用逻辑方法导出的。该定理应用于陀螺时,会得
自然地出现回转力矩。有了回转力矩,就能解释陀螺的运动。但在人们还没有
熟悉这种思维模式的情况下,就会感到“诡异”。我在教学中发现,多数同学难
以接受教科书里的讲法,因而换了一种讲法(见《基础物理述评教程》p.119),
用纯粹的外力矩代替与内力关联的回转力矩,效果良好,可供参考。
外力的作用是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这是人们在中学物理中已
经获得的概念。在陀螺的运动中,外力的作用是通过内力来传递的,意味着陀
螺运动的表现形式是直接由内力决定,与外力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动量矩定
理是把内力矩消去了,使人们无法看到现象的直接原因,因而难以接受。
下图中的OZ和OZ′分别是陀螺的公转轴(进动轴)和自转轴,并且分别代表
进动角速度Ω和自转角速度ω的方向。θ是陀螺轴的倾角(章动角)。
Z
↑ Fc Z′
∣←•A∕
∣ C┌─→F
∣∕↓B•→Fc
∣θ∕G
N↑∕
f←─┴
O
从实验室参考系中看,陀螺受到的外力有三个:首先是重力G,可被认为是
集中作用在质心C上;二是支点 O 处的托力N;三是支点O 处的摩擦力f。如果
C 是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那么N 与 G 就应当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f
则应等于维持质心的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C不是必须作匀速圆周运动,因
而N与G不一定大小相等,f 也不是只提供向心力。) 内力是客观地存在着,但
它是以“场”的形式分布在陀螺体内各处,难以标出。如果只看外力,那么陀
螺就应当是向右方倒下去。
如果观测者跟随陀螺一道进动,那么陀螺所受到的外力就应当有5种。除
了上面已提到的G﹑N 和 f 以外,还应当受到惯性离心力F和柯里奥利力Fc的
作用。在讨论陀螺是否会倾倒的问题时,只需研究力矩的情况。若以L代表重
心C与支点O之间的距离,以顺时针方向代表力矩的正方向,则重力G力矩为
Mg = L G sinθ
惯性离心力F正比于进动角速度Ω的平方与回旋半径之积,回旋半径与sinθ
成正比,力臂正比于,因而它的力矩可表为
M′= αΩ^2 sinθcosθ
其中α是比例系数。
研究柯里奥利力时,可以设想有一个过OZ′轴的平面把陀螺平分为“左上
部”和“右下部”,A 和B 分别是“左上部”和“右下部”的代表点。陀螺上
各处的柯里奥利力的方向都由线速度与进动角速度Ω的矢性积确定,因而必定
是在水平面里,对称性使它们的与ZOZ′平面垂直的分量恰巧完全抵消,因而A
处的力必定是向左,B处的力必定是向右。各处的线速度都是正比于自转角速
度ω,因而这一对柯里奥利力的矩应当正比于 Ω 与 ω 之积,是逆钟向的,可
表为
M″= - βΩω
其中β是比例系数。
上述三个力矩的合力矩为
M = Mg + M′+ M″
= L G sinθ +αΩ^2 sinθcosθ –βΩω
此式表明:陀螺能否不倒,取决于自转角速度ω的大小。如果
ω> ( L G sinθ +αΩ^2 sinθcosθ)/βΩ
则M < 0,意味着逆钟向旋转,使倾角θ变小,表示“不倒”; 如果
ω< ( L G sinθ +αΩ^2 sinθcosθ)/βΩ
则M > 0,意味着顺钟向旋转,使倾角θ变大,表示“倾倒”。 原帖由 wzy 于 2008-4-30 12:55 发表 http://www.astronomy.com.cn/bbs/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惯性扶正力矩与外力矩正好平衡”那么为什么陀螺的总角动量在变化???是什么在改变它呢???
这个问题相当于规则进动的陀螺,为什么进动
那些相信科氏力解释的人最烦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答,最后只好说,陀螺靠惯性做规则进动
规则进动中,重力矩的作用只是拉住陀螺以免他翻上去
这就是具备一定水平的科氏力信徒的共同结果 “正是由于陀螺的总角动量在变化,才出现了那样的惯性力矩”,惯性不是衡量改变运动状态难易程度的量吗?怎么是变化产生惯性力矩呢?不是很明白。
再问一个:陀螺进动的角动量方向是指向那个方向的?